这几座城池,都是坚城,都是要塞。
统称汝阴要塞!
也就是说,这些城池不失,其他城池,失了也没关系,因为,敌军立不住脚!
简报里写到:“旬日之间,楚军抵达淮水南岸,撤离要塞以外的十几座城池,包括汝阴城,意欲给秦军立足,随后,三十万楚军主力驻守汝城郊野,构筑壁垒!”
这也就是当初项梁镇守的那座城池。
楚军拼死都没让秦军越过雷池,李信苦战一日一夜都没成功的那座。
“另外三十万军兵分两部驻扎,楚将景棋率军十五万驻扎平舆郊野构筑壁垒,屈定率军十五万驻扎在寝城郊野构筑壁垒,”
此番的战报,也就是说。
楚国的六十万军力,三十万镇守汝城,其他三十万分为十五万,分别在汝城北面的左右两边,成为掎角之势,拱卫在这里。
最前面的汝阴城反而不要了。
项燕的计划无疑,让众人是不知如何是好,你说没退,人家确实退了。
你说退了,可平舆和寝城却在构筑壁垒。
众将士纷纷将目光看向苏劫。
就等着苏劫最后的命令了。
苏劫反而笑道:“既然,楚国将汝阴送给我们,岂有不取之理不过,此番南下,我军只能以坚兵之阵缓缓南进,直逼汝阴城,于楚军对峙便可,绝不可出战。”
众将士领命。
苏劫的缓缓难进,以坚兵之阵缓行,目的很简单,就是非常担心,平舆和寝城的十五万大军从边路奇袭。
而且,所谓的坚兵之阵,非寻常阵势,也不是战场之阵。
紧紧只是行军之阵。
也就是以重型连弩营前军开道,铁骑军两翼展开行径,中央步军以战阵排列开进,再以一千辆不负士卒的战车殿后。
如此阵势在地形平缓的广阔原野推进。
既无山源峡谷遭伏之忧,又可随时立地为战。
固不怕楚军于进兵的途中突然发动奔袭战!
而且,身为楚军主帅的项燕,虽然没有彻底退去,但如今收缩阵势,足以见到这个主将还是非常清醒的,亦足证其不会草率小战。
故此,秦军南下,唯一提防的只有奇袭战。
几乎同时。
苏劫断然下令,从各方好不容易补充到了三十万楚军,开始坚兵南下。
旬日之间。
四部大军。
楚国三部,秦国一部!
在淮水西北向东南连绵展开,四部军马谁都没理会对方,而是日夜构筑壁垒,就连秦军占领了空城汝阴后,也是同样的做法。
整个淮北大地上。
百万军马气势壮观至极,平舆,寝城两大营地知道秦军居然大胆的真的来到了汝阴,更是气得咬牙切齿,一份份战报也都明里暗里的送到了寿春。
等到秦军彻底的占据了汝阴城之后。
果然如苏劫所料,秦军没有继续准备攻打南下。
楚军再如何咬牙切齿,也没有违抗项燕的命令,往北而战。
汝阴幕府遥遥相对一片山源河谷地带。
也是第一次,秦国在苏劫的号召下,在楚国的地界上展开了第一次会商。
苏劫开门见山的说道:“平舆楚军于寝城楚军,皆为楚国老世族封地之私兵汇聚,而唯有汝城项燕军,才是楚军真正的主力,三地楚军横展不过百里,各城相距不过三十余里,骑兵纵马既到,步军坚城互援亦不过一个时辰,为此,楚军三大营,实则当做一营视之,相互亦可臣犄角之势,可谓无懈可击也。”
这三座城是三角形的。
汝城在最南。
西北和东北,分别是平舆和寝城。
各自相隔也就三十里。
项燕没有办法,在多方周旋之下,只能收缩的阵势推到了这里。
虽然,他还是主张防守。
但是,其他各世族却在权衡下,知道,如此防守,如项燕的愿,同时也可以如老世族的愿,但凡秦国露出半点可乘之机,平舆和寝城的三十万大军,便可直攻秦国。
也就是在苏劫看来,这么做,可守可攻!
这么做断然是没错的,但是,苏劫依然觉得,楚国这么做,同样给了秦国机会啊,可是退到了汝城后面,虽然不能速胜秦国,但是却可以保证一定可以拖垮秦国。
这就是庙堂之龌龊。
杨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