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出版
在二十世纪和更早的时候,想要出版一个书和别的什么,难度非常大。
不像是现代社会,只要你愿意,字数多了就可以找到一个出版社为你出版,如果不是你拥有相当的名气,那甚至有的时候还需要自掏腰包才会让报社和书社的编辑“仔细”考虑一下。
而军事教材就更不用说了,这些教材都是由国家单独印发,只会供给给军校和愿意购买的军官使用。所以其审核的难度就更大,也不是随便一个什么人就可以撰写军事教材的。
大多数都是拥有资深战斗经验的老军官甚至是战争英雄才可以撰写,但李察可能是这其中的一个另类。
现在作为学科带头人的他,不得不自己撰写教材。
不过李察在这上面也下了相当大的功夫,几乎把自己脑袋里面和装甲坦克有关的知识都掏了出来写了进去,还找来了一些设计师,将坦克、卡车、装甲车的解剖图,性能相关的数据做成了图片,插入了书中。
最主要的是,现在俄国的快速装甲部队有实战经验,就是在中亚的那一次。
李察去了自己离开之前组建的第一装甲营,详细了解了他们的作战情况,上到营长下到普通的士兵,修理引擎的技工,运送燃油的士兵,甚至是和装甲营一块协同作战的步兵军队,李察都有去做过调查。
和装甲营一块作战的士兵们,对于这种新型武器的评价相当之高,这一点也毋庸置疑,当普通士兵行进在坦克身后的时候,所有的仇恨都集中到了坦克身上,普通士兵的死亡率自然大大降低。
但是装甲营的军官和技术士官就给出了比较中肯甚至是负面的评价。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别的部队只是看到了装甲部队非常凶猛,刀枪不入。但是驾驶者们就提出了意见。
行进速度太慢,最开始的时候,上级给予装甲营的任务,都是些难啃的硬骨头,甚至很多目标距离出发地点好几公里远,落后的发动机使得他们的机动速度十分缓慢,空有一个外壳没什么作用。
甚至有几次部队得到命令要去附近的一个村子解救被包围的步兵们,当装甲部队火急火燎地赶到现场的时候,步兵们早就因为敌人火力太猛放弃抵抗了。
火炮的精准度问题,第一批试验车虽然真正地配备了名义上的火炮,但是其准度真的是差的可怜,两百米外敌友不分,炮弹直接铲地或者自由飞上天际,还不如直接先配备机枪然后等着真正的坦克火炮研发出来再装备。
反而是,坦克车组成员对航向机枪什么的赞不绝口。
这一点李察自己也有一部分责任,自己急于求成,强行让生产企业将那些落后的火炮缩小塞了进去,导致精度十分差劲。
接下来就轮到技术军士们的抱怨,故障率。
这一点让技师们十分头疼,跑到一半就抛锚,这还叫作战么,根本就是在考验技师们的战场抢修能力,导致很多技师丧命在维修的路上和维修的过程中。
这还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这些机械故障异常难于修理,技师们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只能自己摸索,不断尝试,搞坏了不少稀有的引擎。
于是这些东西就全部出现在了教科书中,并且李察还发明了不少专门的专业的战车术语和战术手势,务必保证车组成员之间、坦克与配合的其他兵种之间达成一种较为成功的配合,让战斗力最大强度的提升。
这本教材在递交给审查部门之后便没了音讯,这倒是让李察有些意外,毕竟现在已经生米煮成熟饭了,就算是你想要阻止李察等人的装甲兵发展也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反而只会阻碍了俄国整体军事实力的提升,招来其它势力的仇恨。
毕竟想要让自己国家走向强大的人士还是占大多数的。
但审查局的那帮人可能并不是这么想,一个多月后依然在找各种理由拖延时间,不是说内容还在仔细审查,就是说不在工作时间,是个人都能看出来这也是故意的。
最后还是李察请求校长去和对方交涉最终才审核下来。军校的校长对于这个全新的专业倒是非常感兴趣,毕竟是在自己的手底下,而且军队之中想要开设一个新的专业其实还是非常有难度的,军队的变革进程相当缓慢。更不要说新的兵种了,直到今天也就那么几种罢了。
要不然祖先们也不至于提着铁剑和各式各样的冷兵器战斗几个世纪之久才更用上火药什么的。
校长是一位老少将了,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两次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