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大娘、水龙吟三人分两路相继离开了青松书院。
书院里变得冷清下来,晚上,褚怜香的面部和眼睛忽然变得剧痛无比,由于太过疼痛,褚怜香在床上捂着面部不停挣扎,照顾她的水凝冰顿时没了主意,好在月娥眉取出了凤仪琴,弹奏起了心旷神怡曲,那曲子听来如沐春风,如浸清泉,如饮美酒,褚怜香总算慢慢安静了下来。
半夜里,水凝冰照看了褚怜香一天,十分疲倦,已自去另外的客房歇了。
褚怜香独自睡在床上,这些年,他时而狂饮烂醉,远离了少年时行侠仗义走天下的初衷,在无休止的辗转反侧中麻痹自己,不明白快乐在哪里,不清楚明日在何方,不懂得如何去争取,只是日复一日的在各色人物之间沉沦,无论是断壁残垣亦或是蓝天碧云,他都已无动于衷,如行尸走肉般苟活,只有酒能让他忘掉烦恼与忧愁,唯心灵深处仅存的那一丝冲破藩篱之心在挣扎……
突然,褚怜香浑身微颤,嘴里时而呓语:“冷艳如罗敷,聚散如浮萍。当年我一句戏言,没想到一语成谶。阿萍,你在哪里?你可知我日思夜想的便是你?我走遍天南海北寻找的也是你,几年来,你毫无音讯,我望眼欲穿……”
褚怜香的思绪一下子飞回了少年时代的习武之地:崆峒山。
陇右道原州平凉地界有一山,名曰崆峒。
远古时代,崆峒山脚下的原始社会氏族部落争战不断,战争中,崆峒氏族逐渐掌握了一些攻防格斗的技巧和方法。
后来,崆峒山出了一位先贤,名叫广成子。他住在崆峒山山洞之中,悟出了崆峒武术的源头之法,名叫阴阳诀。
阴阳诀言道: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无视无听,抱神以静;我守其一,以处其和;形将自正,乃可长生;物将自半,以达至道。
这仅仅是阴阳诀中的要旨部分,其中包含的动静、虚实、开合、刚柔、进退等阴阳变化的互转互补的道理玄奥高深。其内涵强调的是生命的运动与延续,追求的是崆峒武术演练中人与自然的和谐,讲究的是身体与精神、精神与自然的协调。
据说五千年前,轩辕黄帝也亲自向广成子问道于崆峒。
广成子创立的武术体系包括了探索宇宙生成、预测阴阳变化、研究存亡之道、考察人与自然关系,将武术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而且他还是一位真正的技击家,他擅使雌雄剑、落魂钟等兵器和翻天印等奇门兵刃。
后来,崆峒山在广成子所创阴阳诀及技击法的引领下,逐渐形成武林一派,即崆峒派。
崆峒派武术最具特色的是奇门兵刃,其特点在于所用兵器短小精干,易于藏身和出其不意,其中有风火五行轮、风火扇、挎虎篮、飞爪、佛尘、九齿铁耙、连枷、铁琵琶、分水娥媚刺、翻天印、太统法铃等。
褚怜香十岁便入崆峒学艺,是崆峒派年青一代中的佼佼者,他专攻飞抓,掌中一对儿铁抓远攻近取,十分厉害。
十八岁那年,他在山上认识了一位叫做罗浮萍的芳华二八的女弟子,她怀抱铁琵琶,冰霜冷艳,似不可亵渎。
两人本是朋友之交,谁知罗浮萍冷艳的外表下有一颗火热的心,她喜欢上了风流倜傥又洒脱不羁的褚怜香。
男追女,隔重山,女追男,隔重纱。从此以后,背着师傅和师弟师妹们,褚怜香和罗浮萍二人常常在崆峒山山后偷偷幽会。
崆峒派的后山之中人迹罕至,褚怜香在后山隐秘处的森林中找到了一棵大树,这大树主干有水桶般粗壮,离地两三丈之处,粗如儿臂的六七根桠枝向四面伸展。褚怜香穷三月之工,在这树上建造了一间隐蔽的树屋,屋中干净整洁,桌凳床铺一应俱全,别有一番风情。
褚怜香与罗浮萍私定终身,一有闲暇便到树屋中相聚,两人如胶似漆,难舍难分。
好景不长,三年前,崆峒派举行比武大会,拔得头筹者可执掌崆峒信物乾坤铁旗,成为崆峒掌门接班人。
崆峒派原本并无派系之争,唐朝第一代掌门飞虹子将崆峒派治理得井井有条。
只是飞虹子去世后,由于没有事先安排接任者,又或许是没有精通崆峒绝技八种以上的武学奇才来胜任掌门,所以导致崆峒内部开始分裂,慢慢的分为男弟子与女弟子两派,男女弟子由不同的师傅教授武功,
男弟子这边,也就是褚怜香的师傅,道号元真子,精通五行轮与翻天印。
女弟子这边,也就是罗浮萍的师傅,道号玉贞道姑,精通拂尘与挎虎篮。
元真子与玉真道姑都希望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