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互动实验、甚至组织一些实地观测活动。”
“这个想法不错。”陈佳琪坐下来,认真地说,“不过,我们需要更多的资源,比如专业设备、讲师团队,还有技术支持。”
林晓宇笑了笑:“我已经联系了几位天文系的教授,他们对我们的项目很感兴趣。另外,我还打算邀请顾小川参与课程设计。”
“小川?”陈佳琪有些惊讶,“她现在不是还在准备《少年天文志》的第二期吗?”
“她可以同时进行。”林晓宇说,“而且,她对青少年的理解,比我们任何人都要深刻。她知道孩子们真正需要什么。”
陈佳琪沉思了一会儿,点了点头:“那我们得先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然后去找学校沟通。如果一切顺利,下学期就可以试点。”
“嗯。”林晓宇看着窗外,夜色已经降临,校园里亮起了点点灯光,“我想,这会是‘星语学堂’新的起点。”
与此同时,顾小川正坐在图书馆的角落里,翻阅着一本关于古希腊天文学的书籍。她最近在为《少年天文志》的第二期做准备,这次她想写一篇关于“古代文明如何利用星空导航”的文章。
“小川,你在这儿呢!”李晨曦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本书,“我找了你半天。”
“怎么了?”顾小川抬起头。
“你猜我刚刚在论坛上看到什么?”李晨曦神秘兮兮地压低声音,“有人在讨论你的文章,说你的《星辰日记》在某个国际青少年天文论坛上被引用了。”
顾小川愣了一下:“真的?”
“当然是真的。”李晨曦笑着点头,“而且,还有人说希望你能去参加下个月的‘青少年天文创新大会’,作为特邀嘉宾分享你的经验。”
顾小川的心跳加快了。她从未想过,自己的文章会被那么多人关注,更没想到会有机会站在更大的舞台上。
“我要去吗?”她低声问。
“当然要去。”李晨曦拍拍她的肩膀,“你已经不是那个只会仰望星空的小女孩了,你现在是能够影响别人的人。”
顾小川低头看着手中的书页,脑海中浮现出林晓宇曾经对她说过的话:“每一颗星星都有自己的轨迹,而我们的人生,其实也像星星一样,在不断旋转、交错,寻找属于自己的位置。”
她忽然觉得,自己似乎已经找到了那个位置。
几天后,顾小川收到了大会主办方的正式邀请函。她拿着那封信,站在“星语学堂”的办公室门口,深吸了一口气,然后推门而入。
林晓宇和陈佳琪正在讨论课程设计的细节,看到她进来,立刻停了下来。
“你们看这个。”顾小川将邀请函递给他们。
林晓宇接过信,看完后笑了笑:“小川,恭喜你。”
“可是”顾小川犹豫了一下,“我有点紧张。我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有资格站在那样的舞台上。”
“你当然有。”陈佳琪认真地说,“你已经用自己的方式,让更多人看见了星空的美。这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
林晓宇点点头:“你不需要担心说什么,你只需要说出你心里最真实的想法。那些听众,他们想听的,不是学术报告,而是故事,是你的故事。”
顾小川沉默了一会儿,轻轻点头:“那我试试看。”
会议当天,顾小川穿着正式的西装,站在后台,看着台下密密麻麻的观众,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
“别紧张。”李晨曦站在她身边,轻声说,“你只需要做你自己。”
顾小川深吸一口气,走上舞台。
“各位好,我叫顾小川,是来自青藤中学的一名学生。”她开口时,声音有些微微颤抖,但很快便稳定下来,“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关于星星的故事。”
她开始讲述自己从小到大的经历,如何在贵州的山村里仰望星空,如何在青藤中学遇见林老师和陈老师,如何通过“星语学堂”找到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
“星空对我来说,不只是科学,它更像是一种语言。”她继续说道,“它教会我如何倾听,如何思考,也让我明白,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