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进宫告诉她,可是刚才她下意识的就否认了,而且陈子秋竟然顺着她的意思,只当是自己猜错了,没有继续追究下去。
从某些方面来说,陈子秋也算是忠心耿耿了吧。但不知为什么,顾子柒心里有一个坎过不去,不是她不信任陈子秋,只是李春霆离开之后,推测他是中了圈套,顾子柒便谨慎起来,下意识的提防身边所有的人。
就算是陈子秋,也隔了那么一层,顾子柒犹豫再三,最后还是没有卸下心中的防备。和陈子秋商量了一些琐事之后,便让他回去了。
而从一开始到最后,顾子柒看不到的地方,陈子秋眼里的期盼,一点一点的消失掉,最后完全化为了落寞。
陈子秋走了之后,顾子柒总算开始理智分析当前的状况了。李春霆前往淮南赈灾,先不提会不会落入别人的圈套,就是现在京城的状况,可能都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平静。上次陷害鸣鸣的大臣,直到如今,顾子柒还耿耿于怀。
听李春霆的意思,那大臣的家族底蕴深厚,一时半会儿,不能连根拔除,所以李春霆只在各方面打压他的势力,那大臣受到了挫败,收敛不少,然而难保这段时间李春霆不在,一些人心里又开始不老实了,总想着趁这段时间弄出一点动静来。
以防万一,顾子柒决定将御林军的掌控权握紧了,若是到时候出了什么事,起码能为他们争取一个强有力的盾牌。
幸好李春霆离开之前,已经将号令一部分御林军的令牌交给了顾子柒,还有另外的一块令牌,在韦小将身上,韦小将在去淮南之前,曾被李春霆提拔为御林军统领,只不过他还没来得及上任述职,就因为淮南水患的事情耽搁了。
不过李春霆还没把那块令牌收回来,所以现在韦小将在淮南,那令牌也发挥不了什么作用了。
想到此处,顾子柒也没法了,总之,能号令一部分的御林军也是好的。将后宫好一顿休整,清理完一些杂七杂八的旁人的眼线,顿时觉得开明不少。
顾子柒这一番大整顿,后宫祥和不少。以往那些小瞧顾子柒这个皇后的人,经由此事,可算是对顾子柒刮目相看了。但是事情没有因此结束,顾子柒整顿的不止是后宫,对于朝堂,她开始有一些自己的主张。
后宫干政,她倒是没有这个想法。只是陈子秋作为监国,时时带着朝堂上的一些问题来同顾子柒讨论,一开始顾子柒还准备撒手不管,久而久之,顾子柒针对朝堂上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方法。陈子秋表现出来的态度,尤为敬佩,顾子柒对他仍心存疑惑,于是在讨论朝堂上事情的时候,顾子柒总若有若无的试探着陈子秋,甚至做得越来越过分,到后面渐渐有了独裁的征兆。
奇怪的是陈子秋真像是以顾子柒马首是瞻一般,一点别样的态度都没有,对于朝堂上的事,无论大小事,他都悉数告知,并且诚心诚意的听取顾子柒的意见,丝毫不觉得后宫干政有什么不妥。
顾子柒放下手中的奏折,有些百无聊赖。
有时候她真的很搞不懂陈子秋,分明他现在才是监国,却将朝中的大小事一一向她禀告,而且每次都将奏折打包到后宫来给她过目,批改,再趁着夜色带出宫去。至于陈子秋,在顾子柒不耐烦的翻着那些奏折的时候,他自己却云淡风轻的在一旁品茶。
顾子柒对那些大臣们上奏的鸡毛蒜皮的小事完全不感兴趣,既然李春霆将监国的重任交给了陈子秋,她也没有插手的打算。可是看陈子秋现在这样子,像是一个被委以重任的人吗?
她越想越有些郁闷了,就算现在陈子秋直接对她说,他对那个九五之尊位置一点都不感兴趣,顾子柒也是信的了。因为这些奏折,委实太过烦人了。她随手将奏折扔到桌上,问道:“淮南那边可传来消息了?”
之所以先问陈子秋,是因为李春霆如果有消息了,消息第一时间会传到朝廷,陈子秋应当是第一个知晓的,直接问陈子秋,可比向那些大臣旁敲侧击打听要容易得多了。
不过陈子秋似乎也没有得到消息,他一脸的遗憾:“陛下从出发到今日为止,才过去十天,若是有消息,应该很快就会传到京城来的。皇后娘娘可暂且放宽心。”
放宽心,顾子柒可做不到,从李春霆离开京城的那一天,她的心里就一直惴惴不安,总感觉要出什么事似的。现在又收不到任何的消息,这更让人心里空落落的。
陈子秋目光在顾子柒面上一扫而过,见她目光不在这边,陈子秋心里稍安,视线若有若无的在顾子柒身上停留很久。后者专注于手中的账本,全然没有发现有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