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足足下了两日,凌夭夭瞧着那雨势,心里总是不安,喻宏朗也忙得每日早出晚归,更加说明其中厉害。
都说三年一涝,当年河水涨潮,其中便有雨季的影响,今年又是,照理说堤坝建成,河水的水位威胁应当小些,又有小部分的排水系统翻新,排洪效果更甚以往,那么究竟还有什么问题呢?
“夭夭,你在想什么?”宁氏疑惑道,“是今儿的饭菜不合胃口吗?”
凌夭夭忙笑道:“不是不是,只是在想别的事儿。”
宁氏点头,叹息道:“这米是去年的了,是有些老,等过些天庄子上送来今年的新米,做饭才好吃。”
凌夭夭附和着,忽的像是什么被点通了。
新米!
凌夭夭倒吸了口凉气,“是啊,该快到收割水稻的日子了,可这几天暴雨突如其来,雨势这般大,庄稼怕是要糟蹋不少!若收晚了,那今年百姓便要闹饥荒了!”
她这一说,宁氏也意识到情况严峻,要知道她儿子如今便是父母官,若闹饥荒,便是他的罪名啊!
“这可怎么办?”
凌夭夭连忙站起来,想喊万松,这才想起这是梅园,连忙喊了香薷进来。
“你去找万松,叫他带上几个家丁去庄子、村里问问,可有谁收了稻子,若还没收的要快些收,这天气瞧着不会那么快放晴的,再这样下,怕是迟早要积水的,到时想救也来不及了。”
香薷知晓轻重,应声去了。
宁氏愁容道:“要不要派人给朗哥儿传个信?”
凌夭夭点头,沉声道:“自然是要的,若真要催百姓收割,还是官府出面更加有用。”
谭恩马上就快马到县衙告知此事,喻宏朗自是赞同凌夭夭的判断,着人去办。
许多农户都接到这催收水稻的劝说,凌夭夭很快便收到王大叔的消息。
“没想到姑娘……喻夫人同小人想到一处去了。”
他本是想办法递信给凌夭夭,想告知主人家,今年天气不好得早收水稻。
没想到恰逢喻府的人来传信,他这才放心收割,天气好了点,马上就来汇报。
凌夭夭意外道:“王叔也觉得这天气应当早收?”
王大叔诚恳道:“是啊,小人也种了三十来年的田,什么没遇见过?那天天气闷热,地虫都从地里爬出来,惹得鸟雀低飞来食,而且我睡醒还胸闷气短,这都是暴雨来临前的征兆,这样的大暴雨,总是下得渗人,那年洪灾,小人也曾遇着这事儿,有经验的庄稼人都劝说早些收割,免得庄稼被雨水打坏、涝死,小人跟着收了,这才有了银两和食物撑到咱们顺山村,那些个舍不得提前收的,最后损失大啦!”
凌夭夭疑惑问道:“为何不肯提前收割?防范于未然不好么?”
王大叔摇头道:“您年纪小,不知道,这稻米啊还没到日子,太早收了,品相容易不好,长得可能也不够成熟,再等上些日子,稻子长成,再收便能多收些稻米了。”
凌夭夭明白了,蹙眉沉吟道:“若是这样,只怕这次有些农户也是会抵触的。”
毕竟人总是有侥幸心理的,不能确定的事情,总不愿意去想最坏的可能,这场雨不知何时能停,若是这两日停了,后面太阳好,水稻自是长势喜人,一连下下去的暴雨总是少见的。
说白了,劝说农户提前收割也是要担风险的,若是收割后,天气晴好,那他们可能就害农户损失不少,可若什么都不管,也是不好。
凌夭夭肃容道:“我明白了,待三爷回来我再与他说说情况,王大叔,辛苦你了。”
“不辛苦不辛苦,有件喜事儿要同您说呢,您私人的那五亩水田,同凌家的十五亩水田,都大丰收了,小人本来还担心提前那么早收割,会亏损不少,没想到今年这稻米长得那么好,产量竟是过去我种过那些水稻的两倍!”
王大叔说起这个,喜悦之色丝毫掩盖不住。
凌夭夭心里其实早有预料,毕竟她的种子和如今广泛种植的种子都不一样。
可能种的这么好,自是有王大叔和佃农们尽心照顾的原因。
“好,辛苦王叔了,您回去只管同佃户们说,后面的活儿也好好干,自然少不了大家的好处。”
“好嘞!多谢夫人!”
这可以说是这几天难得的好消息了。
凌夭夭也总算能笑的出来,待喻宏朗回来后,见他面色沉重,多少猜到一些。
“是不是催收不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