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阿春的存在感加重,阿荣先是听“少爷”的故意去了对面,表现出他早就暗恋阿春,但这回不正常的循环了,才有胆子去浪漫。
而他这时候的帮忙,理所当然的就会被人认为是为了女神才这么做的,顺应西方人的思维方式,阿春还把彩蛋两个人的玩具船挪到了前面……阿春旁白,说些“如果时间都停留在这里,或许会是最幸福的结局”之类的话。
接着,剧情急转直下,他下楼倒垃圾的功夫,女神跳楼了,还把他砸死了。
于是第三周目,先去倒垃圾,被锁在外面。嗯,一个倒垃圾的镜头,阿春用了两次,主要是倒垃圾的时候有别的居民从楼上下来,所以ng了,那么她就都用了,正好代表不是一个时候的倒垃圾。然后去上班,再看对面,女神又是昨天那样,他很烦躁又慌乱地待在办公室里,上司派他跟老板公差,去殡仪馆,听八卦,调查女神的死因……
基本上相当于把二周目和三周目互换,意思就完全转变了。
原本阿荣的形象更正面,现在则更有人性一点,有缺点,不是那么完美。r国那一版阿春也尝试着这样剪过,但是剪得很艰难,远没有现在这么流畅符合情感思维。
后面阿荣最爱的是女神,但也不忘帮助同事,这样就显得这个有些呆板的人有了人情味。包括阿春也是,因为由奶奶单独抚养长大,所以争强好胜,又不忘记贫苦大众。
如此这般,阿春要自己跳楼,却让阿荣报道的结局才能顺理成章:功利一点就是阿春宁愿死也要赢,顺便还让阿荣成为下一个她,并且一辈子记住她;和谐一点就是阿春是个记者,阿春爱阿荣,哪怕为了这两样去死;反之,阿荣拿到了大新闻,高调成为了记者,时常怀念阿春……
电影的结尾,阿荣站在众人面前,对着大家点头微笑。
影院的灯亮了,阿春有些发愣地坐在那里。
她花了小半年的时间重新构思剪辑,效果出乎意料的……还不错。
拍的时间太短了,有些地方不是那么完美,特别是“少爷”,勉强可以当作阿荣对照作用。
“啪!啪啪!啪啪啪!”旁边响起了掌声,不止一个人的。
阿春转头一看,带头鼓掌的是兴高采烈还带着一点泪花的卫思荣,这个她能理解,就是其他几个男士也都跟着凑什么热闹,这一圈坐着的可是未来红港电影界的小半边天啊……
就是一向在外比较矜持的唐君生,也跟着凑热闹拍了拍手:“拍的好好,我都看哭了。”
好吧,这是当爱情片看的观众。
真正的编剧于三日跟阿春说:“挺好的,你重新编了一部电影,比我那套好很多。”
他有句话没有当众说,阿春可真是个不折不扣的女权主义者,但是她又很能隐藏,很好,这样能生存的更长远,特别是在他们这一行。
陆尚笑得恶趣味,有点遗憾没在红港放这一版,否则一定很得意(有趣)。
阿春:“……”行了,知道你看懂了,男同胞居然不站在男人那边……干得好!
至于另外两个陪客,李华说拍的特别好,特别令人感动之类的。倒是他旁边的胡泽迪奇怪地看他一眼,在阿春询问感想时,冒出一句:“我觉得挺恐怖的。”
此言一出,不管当什么片子看的人都看阿春。
阿春噗嗤一乐:“对男主角来讲,是恐怖片。”
众人笑成一片。
刚刚还有点冷场的气氛,瞬间又热了。
李华赶紧把胡泽迪拉到一边:“喂,你想死也别上赶着啊,我知道你想争取机会,别用这种方式。阿春不是讲了,可以写短片嘛,就是已经给你机会喽。刚才人家老板都没戳破,就是代表人家不想说,想让观众自己看嘛。看破不说破,ok?”
胡泽迪点点头,其实如果阿春不问,他也不打算说的,不过阿春显然并不介意被人看出来。
就是看了一场电影之后,让胡泽迪见识到了很多以前没见过的东西,《一天》他当然也看过,但怎么都没想到可以这么搞,换一种剪辑方式,就像换了一部片子。
至于另一边,电影中阿荣的扮演者卫思荣,悄悄地跟阿春说:“我又不觉得争强好胜是缺点哦,不过呢,用牺牲生命的方式要一个人记住自己是不值得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