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想,随时都可以抹去。可是她担心别人发现不妥,便打算就让它先长一段时间。
但没有想到,萧景玉竟然为了她,专门跑了一趟医馆,一时间李木槿心里头暖暖的。
欣喜的把药膏收下,李木槿谢了一声。
听此,萧景玉淡淡的笑了笑,伸手摸在她下巴上的疤痕上。
两人正说着话,院子里传来一阵响动,是萧老汉领着萧景云几个人回来了。见此,两个人也不好意思在屋里多待,便一前一后走了出来。
最近这些时日,家里的日子已经渐渐步入了正规,虽然家里的余粮早就吃完了,现在吃的米面都是买来的,可日子并不像以前那样过的紧巴巴。
至少这中午饭下的面条,比之以前的清汤寡水,要稠了很多。
吃过饭,一家人在院子里晒太阳,正好趁着大家都在,萧景玉便把他要去威远镖局做事的消息跟大家伙说了。
听了他的话,大家伙一个个的反应都跟李木槿的反应差不多,有些惊讶。可这毕竟是萧景玉自己做出来的选择。
余氏和萧老汉都不是那迂腐之人,倒是没有反对,反倒是嘱咐几句让他小心做事。
“你既然都弄好了,那就安心去做。家里的事,你也不用操心,一切都有你大哥在。不过外面不比家里,凡事多留几个心眼就是了。”
第二百八十八章 年轻就是好
“我知道,爹就放心吧。”
他出去找这份工,也是看在他大哥在家里的份上,要不然他是万万不会往外跑的。现在听了他爹一番话,萧景玉点了点头,应了一声。
下午的时候,萧老汉领着一家人下了地,当然李木槿、余氏留在家里看门。
留在家里的还有萧景良和小辉,萧景良常年读书,早就远离了这五谷杂事,余氏心疼他,不舍得他下地遭罪。
萧景良不下地,余氏也不想厚此薄彼,让年纪跟他一般大的李木凡去。可李木凡却是个闲不住的,萧老汉等人前脚刚走,他就一溜烟儿的找不着人了。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院子里,余氏在教李木槿做布鞋,而萧景良则指点着萧辉读书。萧辉已经五岁了,《三字经》已经能背到前半部分,现在他正给萧景良默读着。
扎的小丸子头一摇一摇的煞是可爱!
“怎么?看傻了?”
余氏正教着李木槿剪鞋样儿,正说着,谁知道这丫头就走神了。余氏抬眼一看,她正在看不远处正背书的小辉。
见此,余氏伸手在李木槿眼前挥了挥,调侃了一句。
李木槿听她说,脸色一红,看向她笑了笑。
余氏见此,继续手中的活计,一边道:“要是羡慕的话,就赶紧跟景玉生一个,你十七了,景玉更是老大不小了。要是现在怀上,说不定我闭眼之前,还能看到第二个重孙子。”
李木槿听余氏这么说,脸色更红了,低着头,伸手悄悄抚上自己的腹部。她和萧景玉现在只有夫妻之名,却无夫妻之实。
虽说她现在很想要个孩子,但是觉得还是先把家里的日子过起来再说。她可不想怀着孕,还要为一口吃的一口喝的发愁,她想等孩子一出生就给他一个优越的生活环境。
“瞧你害羞的,好了,奶不说了。这事急不得,还得看缘分不是,你也不要太有压力,先把身上的伤养好。”
余氏见李木槿一脸羞赧的模样,摇头笑了笑,看向她安慰了一声。这儿女的福气,还是要看缘分的。
有的人家成了亲,两三年生不了孩子的也不少。所以这事催不得!
“嗯。”
听余氏这么说,李木槿嘴角挂着淡淡的笑,应了一声。想着是时候该大展身后了!
跟着余氏学了一下午做鞋的手艺,李木槿已经能摸索着八九不离十了。做布鞋最难的就是纳千层底儿,二十多层裹着棉花的布叠在一块要用长针穿针引线,针脚还要密密麻麻。
一般做这活计都需要用针锥在千层底上扎上一个洞,然后再用大针穿过去。这一个鞋底做起来就麻烦多了。可李木槿一手的劲儿,根本不用针锥,拿起大针就穿起来,跟用针扎豆腐似的,顺手的很。
一旁的余氏见她纳个鞋底这么容易,直看得咋舌,“年轻就是好,劲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