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营养,劲还不大。不喝酒不尽兴。”
严文娟就说:“好,今天我大侄子订婚,高兴,就喝红酒,助助兴。”
栾红英说:“我婆婆有些风湿性关节炎,喝点酒有好处,驱寒。婆婆,我给你斟上。”又对志远母亲说:“婶婶,你也喝两盅吧,高兴高兴。”
“咦,俺可从来没沾过酒,今天志远和文秀订婚,大喜的日子,俺也破个例。”贺志远母亲同意喝酒。
于文秀自然是逃不过去了,栾红英肯定叫她喝:“文秀嫂子,今天你可是主角啊,喝酒你也得带头。你在城里做过高管,喝酒又不是外行,好好表现一下啊。”
“红英,叫我文秀姐,我还没过门呢。叫早了,容易叫你志远哥有想法。”于文秀说,表现的很大方。
“有啥想法,晚上想你呗,想的睡不着觉。叫他受受煎熬吧。好哭着叫着求你结婚。我发觉我志远哥变得脸皮厚了。过去脸皮薄着呢,说句话就脸红。”栾红英说。
“红英啊,你算说对了,现在你志远哥啊,可不像过去了,死皮赖脸的那个德行,我都受不了他了。”于文秀说。
“你们俩的事,终究还是秘密事,我们就不听了。来,文秀姐,喝一盅。”栾红英知道男人向女人求爱的那点小秘密,算是隐私吧。
严文娟老太太既是贺志远的大娘,又是媒人的角色,今天高兴,儿媳妇栾红英多灌了她几杯,脸红扑扑地话就多起来了。
严文娟老太太说:“今天是志远和文秀订婚的大喜日子,咱是亲上加亲!儿媳妇红英敬了我两盅,我高兴。不过没喝多。我闺女贺春花和女婿于大葵在城里做买卖,像这种红色的洋酒给我送过。我闺女春花说,这葡萄洋酒营养高,劝我喝点,对身体有好处。”
贺志远母亲刘玉文趁机就说:“嫂子,说到春花了,我就提个建议,志远和文秀结婚,叫春花回来参加他们的婚事。春花人家混得好,是个场面人呢,缺不了她。”
“他婶子,这个事我早想过了,肯定叫春花和大葵回来参加婚礼啊。大葵是文秀的哥哥,妹妹出嫁,当哥的能不回来送嫁吗?春花也得回来,不过春花虽是咱老贺家的人,可嫁到了人家老于家,得算文秀的娘家人了,咱是亲上加亲,都是一家人,要不我说这门婚事定的好啊!看着志远和文秀喜结良缘,过上幸福日子,大家都高兴。来,大家都一起端,一起祝贺一对新人!”
“来来来,干!”大家纷纷举杯,表示祝贺,祝贺一对新人喜结良缘。
栾红英说:“婆婆,你把文秀和志远订婚的事,告诉我春花姐了吗?怎么没听到来个信啊?”栾红英的意思是贺春花来信准邮东西来,怎么没见着东西啊?
严文娟老太太说:“没呢,没呢,光忙活他俩订婚的事了,还没来得及告诉给你春花姐呢。过两天我给她打电话,告诉她这喜事。”
“婆婆啊,你别打了,我给我春花姐打电话吧。我姐上次来电话说她家有不少旧衣服不穿了,大人孩子的都有,问我要不要,我说扔了怪可惜的,给我们邮来吧。我们乡下人不嫌破旧,城里人的衣服在乡下一穿,就是洋气。”栾红英惦记着大姑姐的那点旧衣服呢。其实她知道大姑姐还会邮别的农村见不着的新鲜东西来。
婆婆严文娟知道儿媳妇的心思,只是说:“行吧,你给你春花姐打电话吧,顺便带我问好。需要咱乡下土特产,给她邮去。像花生大枣啊,咱家有的是。”
“我姐在城里,什么东西没有啊,还馋咱这花生大枣啊?行吧,我问问。”栾红英很抠门,只想要东西,不想给东西。
大家说说笑笑,家常里短,都喝得高兴,说得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