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娇也跟着去了。到了镇上汽车站,他们要乘坐长途客车,贺志远怕他们累,给买的卧车票,就是贵了点,但坐着舒服。
大人们话别,于朵朵也牵着贺娇的手,依依不舍,说:“贺娇妹妹,以后上城里来上学,城里生活可好了。我们在城里等着你们来。”贺娇很是感动。
贺春花临走凑近于文秀的耳边悄声说:“妹子啊,安心生养个孩子,拴住男人的那颗心,你就是真正的女人了!”
贺春花一家坐上汽车走了。于文秀望着汽车消失在远方的路上,若有所思,心怀畅想,畅想生活的前景,希望能有个自己可爱的小宝宝。
到了仲春,春意浓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田野上一派繁忙景象。农民们忙着浇麦子,弄春茬地,准备种棉花。
于文秀和家里人商量,今年也种上几亩棉花。好留些新棉,轧些新棉絮放着,说不定就用得上。
贺志远的父母老了,干不来农活,在家伺候贺娇上学。贺志远还要做席编生意,种棉花也就是于文秀的事了。
贺志远不愿意叫于文秀种田了,说叫她到镇上席编店帮着去看店,于文秀不同意,非要自己种家里的几亩田。她说:“我才不干闲职呢,在家照顾照顾老人和孩子,干点地里活,不是挺好的事嘛!我觉得挺有意义,乐意干。”
贺志远主要是爱惜新婚妻子,怕她累着,但是说服不了妻子。自己忙完生意就回来帮妻子干些农活。
去年种了二亩冬小麦,到了春分前后就要浇小麦返青水上化肥。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次浇水,直接影响到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种植小麦的农民都很重视。
贺志远在镇上忙生意,于文秀排好了队,决定自己要浇小麦返青水。上一户浇水的是志高红英两口子,她们挨着浇水。
给小麦浇返青水,上化肥是关键。一般的是上尿素,均匀撒麦田里,再开始浇水,撒上的化肥就随着化了,好被小麦吸收利用。
于文秀托志高红英两口子,买化肥的时候给买了两袋,准备浇小麦返青水用。志高红英他们浇完了水就到了晌午了,于文秀就接着浇地。志高红英帮着给铺好塑料管子,抄好表字,拉开电闸,把水给于文秀送到麦田里。化肥提前撒地里了。于文秀就看着麦畦浇水了。一方畦方畦地浇,开了口子就挡挡畦埂,别串到另一个畦里去。
于文秀过去在娘家的时候也做过浇地的活,农家的人,谁还没浇过田啊。不过有很多年于文秀不干这活了。她穿上皮靴子,可以下到水里去,别想不踩水就浇好田。
公公婆婆都老了,帮不上忙,志高和红英怕于文秀一个人忙不过来,志高就叫红英留下帮于文秀浇麦子。于文秀说不用,但是红英还是留下了。现在栾红英喊于文秀嫂子,志远嫂。贺志高走时说,等他在家吃了饭,给她们俩拿点饭来吃,也来帮着浇水。
其实贺志高早就给镇上的贺志远打过电话了,给贺志远说小麦浇地的事。他说:“志远哥,我嫂子浇麦子,你回来帮帮忙吧,看我嫂子一个人够累的。人家好多年没怎么干农活了,手都细皮嫩肉的,你也舍得了?”
贺志远答应一定回来浇麦子。可能是生意忙给耽误了,到现在还没回来呢。
于文秀的公公婆婆很挂念儿媳浇麦子的事,老公公一个劲地嘟嘟囔囔骂贺志远没安排,心里没个数,浇麦子也不回来,他们心疼儿媳妇啊。过了门就挑起家里做农活的重担。婆婆给儿媳妇做了好吃的,摊鸡蛋,烙油饼,找到贺志高家,叫贺志高给于文秀送地里去,还带了一壶热乎乎的小米粥。浇麦这活不是轻巧活,男劳力干着就觉累,何况一个女人啊!一定要吃饱吃好,才有力气。
贺志高看叔叔婶婶这么疼嫂子于文秀,就匆忙吃了几口饭,把给于文秀准备好的饭菜送地里来了。栾红英也没吃晌午饭呢,于文秀就喊红英一块吃。志高也给红英拿来了,鸡蛋烙饼。贺志高看着畦浇水,红英和于文秀就坐地头吃午饭。
这时节已经暖和了,田野里是麦苗青青,道边沟沿,桃红柳绿。风吹在脸上也不觉得寒了。正是好时节。
到了傍晚,贺志远从城里赶回来, 麦子也快浇完了。弟妹栾红英跟他说:“志远哥,都这么大人了,也不知道心疼媳妇,嫂子在家浇水也不回来帮忙啊?晚上嫂子非收拾你不可。你就是欠啊!”
栾红英望着站在麦田里浇水的嫂子于文秀,凑近贺志远悄声说:“哥,嫂子怀上了吧,看那身子够沉的啊!”
贺志远脸红。栾红英又嘻笑着说:“也不知心疼媳妇,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