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要是个机灵的人,从接触到杨不苟起,他就生出了跟随的念头。
李言待他也算不错,当心腹使用;但高要感觉得到,李言这个主子心机很深,手段也狠,他担心到了最后,怕是落不到个善终;而杨不苟不同,为人善良,讲义气,重感情,只要忠心耿耿,不怕将来没有前途。
南唐变天的那个晚上,经过一番挣扎,高要最终选择了跟随杨不苟。当他出了屋子时,就看见了在院中彷徨无助的阎贵妃。
这个女人的样子很凄惨,陡然从王国的顶端落到这个地步,让她如同一只被遗弃的猫儿,有委屈,有恐惧,有不甘——。
高要拉上了阎氏,因为她留在这里,最终的结局绝对会比现在更惨。
高要帮阎贵妃是因为一串荔枝。那时阎贵妃还只是阎婉仪,而高要是个入宫不久,还不满十岁的小黄门。
那一串荔枝,阎贵妃早已不记得了,但高要一直记在心间。
于是他和阎氏俩人便直赴凤凰山,在丽正门遇上了提着卢允升头颅的杨不苟。
他们三人趁着混乱,溜出了嘉会门,然后一路西行到了天目山脚下。此后高要便伴着阎氏在卧龙寺旁一户山民家中住下,而杨不苟则深入到茫茫群山之中,直到一个月后才带着一堆奇怪的东西来到山下。
此后杨不苟又数次在山中往返,带下来不少高要看不懂的东西,当最后杨不苟组装了一辆三轮自行车出来时,三人都兴奋地找了处空地骑行起来。
项天歌果然是神仙,这神奇的自行车既省力又能载重,速度虽比不了马儿,但战时转运物质和兵力,却比徒步强了数倍。
“我们要生产很多这种三轮自行车,还有更神奇的火器,将来我们会打到北方草原上去!”杨不苟两眼放着光说道。
高要相信杨不苟的话,他仿佛看见杨不苟带领着浩浩荡荡的大军,席卷天下的英姿。
这时,高要见到杨不苟搀扶着阎氏踏上搭板,便伸出手搀了阎氏一把,然后小声对杨不苟说:“公子,我找了小六哥帮忙,也只说动了十几个工匠。大多数人一听去山东路,都死活不肯。”
杨不苟笑了笑,自信地说:“有十几人就很好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我们在山东路打下根基,会有更多的人加入我们!”
高要听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句话,胸膛挺了起来。在山中的那些日子里,公子给他讲述了阶级分析,运动战等这世间书中没有过的学识,让他惊为天人,坚定了跟随公子的决心。
高要心想:是的,只要有公子在,就没有什么办不到的。
这时运河上的雾气已基本消散,高氏船行的水手也做好了出发的准备,杨不苟正要发出号令,后方远远传来了呼唤之声。
杨不苟向后望去,就见远处几条小船破开薄雾,急速驶来。
小船渐渐近了,就见打头的小船当先站着的是个健壮汉子和一个妇人。
张顺操起竹篙望向杨不苟,却见杨不苟脸上浮出了笑意。
“郑婶子,你们怎么来了?”
那妇人听到杨不苟问话,就大声说道:“杨兄弟,你去山东路闯荡,可不能没有个熟路的人指引。”说着她就拉过身边那壮汉,“婶子家的大牛是沂州人,有他在,你也方便在山东路行走不是。”
杨不苟此行的目标正是山东路沂州,这里地处沂蒙山区,民风剽悍,易于征兵。而且这里矿产资源也算丰富,当下急需的煤铁等矿产都能满足一时之需。如果能有个当地人指引,当然对今后的发展会有助力,所以杨不苟也不矫情,就痛快地接纳了郑寡妇和大牛。
只是这次来的可不仅仅是郑寡妇和大牛,另外还有四家人也随着他们夫妇一起来了。
经过一番询问后杨不苟才知道,原来大牛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归正人(从长江以北女真人占领区回归的汉人在南宋时被称为归正人),他曾是北齐签军(对汉人强行征发所组成的军队)中的一名十夫长,因不堪忍受女真人的欺压,便与几名手下合伙逃到了南唐。
“公子,俺大牛在南唐也苟延残喘了十年,受尽了官府的白眼,如今是越来越思念家乡了;这几个兄弟也与俺一般心思,就请公子成全,让我们几人为公子效力,别的不敢说,拿起刀枪,我们也是死战不退的汉子!”
那四个汉子也叉手行礼,齐声说到:“请公子成全!”
杨不苟心中感动,他的眼睛从面前五人的脸上一一扫过,大声说道:“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自此以后我们便是同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