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似道与廖莹中就公田法进行了一番讨论,三天后便由廖莹中组织人手,制订出了实施细则。贾似道拿到细则后颇为满意,随后授意临安知府刘良贵和浙西转运使吴势卿二人,在朝议时提议公田法,而后他顺势将公田法实施细则上奏给了李言。
望着眼前的公田法细则,李言很兴奋;他从中嗅到了向官僚和大地主集团宣战的味道。
官僚和大地主就像两根刺,卡得他喘不过气来。他们贪得无厌,不停地兼并土地,将三四等户变为五等户,将富民变为赤贫的流民,不断为国家积累民变,置朝庭于火山口之上;他不停地为民减赋,而他们则不停自民众身上吸血,眼见国库无以为继,依然不知道收敛。这些蛀虫,李言恨不得将他们的皮都扒光。
可是他只能在心里面恨这些蛀虫,实际上还不得不去笼络他们,因为他们其实就是这个南唐的骨架,去动他们,等于拆了自己的骨头,然后眼见着南唐轰然倒塌。
所以他尽管恨不能马上就将公田法推出去,但还是有些担心的看向面前的贾似道,问道:“如此做法,会不会激起他们群起抵制?”
眼前这个年轻官家的心思没有逃过贾似道的眼睛,他知道自己号准了这个南唐新主子的脉,剩下的就是如何加深自己,在官家眼里务实敢干的印象。不需要考虑自己的得失,贾似道拍着胸脯对李言大声说道:
“臣食君之禄,当为陛下分忧。为推动这次公田法实施,臣自当以身作则,将在浙西的一万亩田,带头献出作为官田,堵住了那些反对者的嘴巴!”
“好!”李言激动地大声称赞,接着奉上溢美之词道:“旁人都以为贾卿是靠着贾娘娘的余荫,一路攀升上来的;但朕知道,当年爹爹重用贾卿,却是因为孟忠襄(孟拱)一力推荐。孟忠襄称赞贾卿为当世人杰,是少有务实之人,现在看来,孟忠襄所言不虚!”
贾似道听了心中一热,便又记起了那个将自己视做子侄的孟帅,荆襄时军营中的生活再次重现在他的眼前。
那时,贾似道还只是孟拱手下的机宜文字,他与孟拱长子孟之经随在孟拱身后,面对北齐二十万人马,毫无惧色;冲阵交战后,当孟拱与北齐元帅武仙缠斗时,年轻的贾似道机敏地砍断了北齐的帅旗,高呼武仙被斩杀,使得北齐军丧胆而溃退。
那一战成了他在军中崭露头角的一战,自此以后,在孟拱的刻意培养下,他接任了孟拱京湖安抚制置大使的位置。
孟拱的长子孟之经现在还在荆鄂做着都统制,次子孟之缙习文,听闻在太平州做运判。兴许,现在是时机将孟忠襄的后人好好安排一下了!贾似道心中暗想。
湖州,当吴潜和叶梦鼎二人结伴才出了湖州城门,朝议大夫、直显谟阁,知州事杨守斋便追了上来。
“吴相公,叶参政,大事不好,朝庭欲行公田之法,现今行文已下发到了各州。”
吴潜和叶梦鼎听了就是一愣。对行公田法一事,吴潜和叶梦鼎是持反对意见的;绍熙初政时经界法的结局已经证明,一旦涉及到土地,将会带来政局动荡。
绍熙初政时的经界对确保国家财税,抑制土地兼并,是有积极作用,但是并不可能做到真正均平赋税,反而因侵犯到占田隐税的大姓与猾吏,在刚一开始推行就遭遇到抵制。朱文公当初在漳州尚未实施,便因内外官员联合反对,就告吹了。
公田法则比经界法更进了一步。公田法的具体设想是建立在限田制基础上,首先将官户田产超过标准的部分,抽出三分之一,由国家回买为官田,再租赁出去,倘若每十亩可收六七石租米,就能解决军粮、会子、物价等问题。
按实施细则,目前回买公田的对象是官户超标之田,定下的标准是一品限田五十顷,以下每品递减五顷,至九品为五顷。待官户田产回买顺利开展,将进一步扩充到豪绅地主。
公田法直接涉及到官绅的利益,将动摇到南唐统治阶级的根基,吴潜和叶梦鼎二人怎么能坐视不理?本来悠然前行的二人,开始不断催促船家操棹弄舟赶路。
斜阳夕照之时,吴潜和叶梦鼎终于望见了暮色下的临安垦山门。当他们疲惫地自蓬船登上码头时,一个隽秀的青年迎了上来。
“与权,你怎么等在这里?”望见这青年,吴潜精神一振,叫着他的表字问道。
那隽秀青年微微一笑,恭敬地说道:“学生听闻吴相和叶参政将要起复,便一直去淮西会馆打听吴相起程时间,然后便算着时间,断定今日必定会到。果然,吴相和叶参政如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