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虚而实之,实而虚之。料敌所想,克敌制胜。先人而动,后动而静。静而待之,动而刺之。刺而压之,压而抹之。抹而带之,带而送之···
柳长歌看的时候,眼睛也不眨一下,真如饥饿时遇山珍,口渴时见山泉。
和枪法一样,每一招剑法之下,是小人持剑的图形,有“坐卧云端式”、“燕子钻云式”、“野马分鬃式”、“群星捧月式”、“猛虎扑食式”、“插花盖顶式”、“玉带缠腰式”等等···共有三十六招。
每一招下设有三剑,三种变化,共计一百零八式。
主要以刺、抹、推、送、带、搪、抹、削、刮、分、压为主。
可谓一式可变,变幻无穷。
柳长歌只感觉这部剑法,精妙绝伦,包罗万象,越看越糊涂,看了一个大概,记下的不多,并在脑海中试用了一下。
先从第一招第一式开始,徐徐渐进的想象下去,结果练了几步,发现不对,招式和招式之间无法连贯使用。
他也聪明,心想:“顾前辈是剑法大家,他说没有几个人能抵他十剑,由此可见,这部剑法,一定暗藏玄机,我怎这么糊涂?顺着不行,就倒着来!”
事实上倒着来也不行,练了几招,就会出现断点,难以流畅,那种感觉令人抓心挠肝,十分痛苦,好像吃了一张肉饼,刚吃一口就掉在了地上;听人说话,只听了一半,不知下半句。
柳长歌抓耳挠腮,表情痛苦,呆呆地看着墙上剑法,过了半晌,仍难以找到到底是哪里不对,他认为肯定是自己不对。
他想:“正也不行,反也不行,难道要我从中间开始吗?”
想到这里,他又想:“我闲的无事,何不试试呢,顾前辈总是高人,想法与人诧异。”
于是从剑法中断章取义挑选着练。
不想,这一次他竟然成功了。
他拔出蓝田剑,拖着一条伤腿,从第一招接第十招,第十招接第二十招,第二十招接第二招,免去了动作幅度大的剑招,这么练,反而感觉行云流水,一马平川了。
柳长歌啧啧称奇,暗想:“这位顾前辈还真是奇怪,哪有剑法这么练得,还是我练错了?”
其实,这也多亏了柳长歌从前没有学过多少武艺,不懂《天山剑法》,这才第一次就窥测出了《逍遥剑法》的精要所在。
古人常言,熟能生巧。
讲的是无论多么困难的事,只要经常去做,总能越做越好。
而在武学中,熟能生巧,往往就成为了墨守成规。
师父教徒弟的是从师父的师父哪里学来的,徒弟在教徒弟是从师父那学来的,一字不变,一招不变,这样教交出来的弟子,招式过于死板。
而《逍遥剑法》的秘诀,主要在于一个乱字,只要把所有的招式都记下来,便可穿插使用,越用越顺畅,每一招一式的组合,都有不同的效果。
如果按照循序进行,用不到三招就会定在那,用不下去了。
乱即逍遥,逍遥便是自由,演化出了无穷无尽的剑招,所以才有了《逍遥剑法》的名字。
不等把剑法吃透,柳长歌又忙去看《问道诀》,只见上面写道:
注修心养生,重德行统一,一元生两仪,两仪生三才,三才生四象,四象生五行,五行生六合,六合生七星,七星生八卦,八卦生九天,九天生十方,十方生百里,百里生千面,千面生万军,万军归一元···
丹田之气,走任脉,过督脉。
小周天,正走一半,逆走一半。大周天,逆走一半,正走一半。大小周天,各走一半,上一半,下一半。三日可走一个小周天,七日可走一个大周天。丹田过气不留气,真气散于全身处,配合《避世枪法》《逍遥剑法》使用效果显著。
柳长歌记性是很好的,前面剑法,枪法,一看就能记住大半,然而看完问《问道诀》只大概记住了一成。
因为修炼内功过于复杂,柳长歌一事不通,加以无人从旁点拨,面对一墙的心法口诀,只当是看个热闹,有很多文字,是他认识,可惜文字不认识他了,这等走马观花似的,自然难以记在心中。哪怕是死记硬背,背下来了,不懂文字说到的是什么意思,也是无用的,只有用心去看,才能从中有所收获,世间学习不外乎于此。
看完了三种功夫之后,在最后一行还有字眼,写着:
后生晚辈,既得吾神功,当守吾约定,葬吾之身,得吾所赠。
看罢,柳长歌暗忖:“顾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