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儿你放心,朕,一定帮你把事情查清楚!”
“多谢父皇!”
下午,宋墨在皇宫内散步,四周不热闹,倒也不寂静。丫鬟们三三两两地在宫内忙活行走着。
枝头的花开得可爱,姹紫嫣红,在精致雅然的庭院里,别有一番韵味。
“哎哎,真的么?”
“当然是真的啦,这事早就传遍了。你怎么没听过?”
“我早上给娘娘买点心去了,就不在皇宫里——诶!大皇子在那里耶!”
“哎,你心里不觉得慌么。”
“慌啊。有丫鬟死在他屋里,据说还是他造成的,我能不慌么?”
“啧啧啧,不愧是,大,皇,子啊。”
不是宋墨耳力好,也不是丫鬟们离他太近。宋墨虽为大皇子,却因平日“言语行为冲动容易得罪人”,招得宫里都没什么人喜欢。曾经有丫鬟在他背后议论时被他碰巧听到了,结果他就瞥了她们一眼,也就没再多说什么。那几个丫鬟提心吊胆好几天,见没什么事也就放心了。到后来,宫里上上下下都发现他们的大皇子不会理会他们的口舌,于是更加放肆。
“不愧是大皇子”这句话,往往是人们在议论他时最常用到的。意思,也不言而喻了。
其实不光宫里的人,连皇帝娘娘都不喜欢宋墨。平日里宋墨对他们的请求或是建议也都是当作耳边风,至于当场面子礼仪做不做足,全看心情。
宋墨早已察觉,也没当回事,拍拍手自己解决,然后去领罚。
不过,没人喜欢也是很寂寞的。宋墨每天只能看看花逗逗鱼,练练武读读书,看着别人成群结队有说有笑地走过,未免有些羡慕。
羡慕归羡慕,还是要做自己。这样一来,更没人喜欢他了,他也更无聊了。
直到后来,宋墨得罪了许多人,将他们私下的勾当或是言行之间的不当之处全部袒露出来,使许多人在朝廷上丢了脸面。越到后来,罪行累累,被人暗杀也就成了常事。
前两天,宋墨便当众向老皇帝报了一个一品的贪污官。那贪污官愤愤请罪,最后也只是扣除了些俸禄,降到了四品,再无下文。
于是呢,大皇子便自己动手,将那贪污官降到了七品,又扣除了半年的俸禄。
但就算是大皇子,权力也是有限的。做到这儿后,老皇帝便不许他再动手了。
类似这样的事不少,全是给大皇子招骂名。不得不说,大皇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的闲谈作出不少贡献。
他本对别人的评价不在意,老皇帝更是如此,大家爱咋说咋说,反正大皇子也不可能被立为太子。
大皇子真不在意?
心里多少还是有点在意的。
但是没办法呐。这时代无人为百姓做主,他只能献身喽。
只可惜皇上不露面,从不痛惩贪官奸臣,大事化小却不化了,弄得百姓们还以为大皇子斤斤计较,非要在人背后嚼舌根。大皇子一想,也没办法,干脆好人做到底,让百姓们享享口舌之福也是好。
宋墨不太记得老皇上为何如此不待见他,他只记得老皇上一次对他怒道:
“锋芒毕露莽莽撞撞,惹是生非疯疯癫癫!要是你是朕,还不知道风吟国以后要有怎样的战乱!此人,必不能成大器!”
宋墨不知道自己为何不能成大器,当时还小,只觉得委屈,甚至连为什么都没想过。
三岁看到老,老皇帝似是把智慧都用在了算命上,一眼看穿了宋墨长大后的模样。
后来,也就无所谓了。
他试过暗示,老皇帝装聋作哑把他打发了;他明示无数,老皇帝摇摇头说他不考虑大局;他甚至,他甚至把那些贪官奸臣直接拖到老皇帝面前,换来的,却是一顿顿毒打。
不考虑大局,什么意思呢?
长大了,终于明白了。若不以大局为重,风吟国贪官污吏如此之多,要都处置了,百姓能安心么?
要是不处置呢?百姓或许只会以为自己运气不好给碰上了吧。
后者结果比前者好多了。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站在高处的人才能看清人们的迷茫与愚蠢。
宋墨当然看得清,环顾四周,那些不比他地位低的人却都视而不见。
谁来?
谁来打破平衡,谁来破解僵局?
谁来?
谁来揪出贪官,谁来还民安宁?!
当然只有自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