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京城里的上空突然响起鼓声。
这鼓声很独特。
不少人惊呼,“有人敲登闻鼓了!”
“登闻鼓响了!”
更有激动的嘴里只能喊出“登闻鼓”这三个字了。
之所以一个鼓声就能引起这么大的反应自然是有原因的。
登闻鼓原本是前朝设立的,前朝开国皇帝周太祖出于看重万民,怕被奸臣蒙蔽,百姓遭受不白之冤,为了让有冤无处伸张的百姓有一个伸冤的地方,特别在皇城大街设立了一人多高的打鼓,敲击起来能直达圣听,这样的话,就算有官员不作为,百姓也可以敲击登闻鼓来面圣直接陈述自己的冤情。
只是一些百姓出于对周太祖的信任,或者其他的想法,这登闻鼓经常被敲。一直被后人所津津乐道的就是有一农户敲打登闻鼓,周太祖知道了,以为民间出了什么大事,便唤他进宫来。谁知道并不是什么大事,而是他家的猪跑了,找不到,便来找周太祖诉苦。
周太祖无法啊,鼓都敲到跟前了,自然也要给他和农户一个台阶下,便高呼:“今日有人声登闻来问朕觅亡猪,朕又何尝见他猪耶?然与卿共喜者,知天下无冤民。”
这件事结束之后就由大臣上谏,说是这等小事暴行闹到皇上面前,实在不受好的开始,若是之后百姓随随便便一件小事都来找皇上,皇上是办还是不办?
周太祖一听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在大臣们的建议下派了四个士兵看守登闻鼓,若是要敲登闻鼓的话,必须要经过四个士兵的夹击才能拿到鼓槌敲响鼓,这一来是为了避免登闻鼓被百姓随便敲,二来也是起到保护登闻鼓的作用。
到了后来,一代代传下来,这敲登闻鼓的的要求也越来越多了。
登闻鼓是要在八个士兵夹击的情况下,拿到鼓槌,然后才能敲响鼓。除了要从八个士兵手里抢过鼓槌,还有在告状之前,滚钉板。滚完钉板,还不算完,还要打上四十大板,所以普通老百姓根本就没有能力,击响过那个鼓声。
基本上敲一次登闻鼓差不多就要去掉半条命,因而,大部分人是不会去敲登闻鼓了。
到了现在登闻鼓差不多就是一个摆设了。
想不到今天有人敲响。
没一会会儿,顺着鼓声过去往皇城大街那里涌去。
只见一个姑娘双手举着鼓槌在那里敲击,而地上就是那些看守登闻鼓的兵士,一个个在地上痛的没办法起身。
再有细心的人发现,这敲鼓的姑娘身边还立着一位壮汉,那壮汉年纪看着有三十多岁了,人群中有人猜测那姑娘是壮汉的闺女。
但是很快就被人反驳了。
“胡说,那敲鼓的姑娘和那壮汉身上的气质差远了,两个人明显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说那壮汉是那姑娘家的仆从还差不多。”
这句话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同。
也有不认同的想要拼命在壮汉身上寻找那姑娘和壮汉是一家人的证据,谁知道这一寻找他们发现,壮汉怀里的那个孩子那模样长的真真就像观音大士坐下的童子,浑身散发着灵气。
“乖乖,今天先是百年未响的登闻鼓响了,一看竟然还是女人敲的,再仔细一瞧还有个模样俊俏的小娃娃,简直是奇了奇了!”
现在人们自己自动把那壮汉给忽略了,更多的注意力则在孩子和敲登闻鼓的姑娘身上。
而这时候的永康帝才刚刚在姚福全的百般劝说之下吃了两口饭菜,就被猛地冒出鼓声弄得放下了筷子。
永康帝看向姚福泉,姚福泉脑袋略微转了一下就知道了这鼓声是怎么回事,当即脸色大变。还不等他开口就听永康帝问道:“朕怎么听着有点像登闻鼓的声音?”
“回皇上……”
“奴才有要事回禀。”
姚福泉的话才说了半截外面回禀的就来了。
“奴才参见皇上……”
“好了,别废话,是不是登闻鼓被人敲了?”
被永康帝这一顿责问,小太监回话的时候就有些战战兢兢。
“是……是皇城大街那边的登闻鼓响了。”
永康帝的脸色有些不大好,这会他早已经想起来登闻鼓要敲击差不多大半条命也快去了,有人不顾自己的性命敲击登闻鼓,恰恰说明这人是有极大的冤屈。而他登基几十年来,虽不敢说有大功,但一向都以国家大事为重,若非如此,他怎么可能会让她对他如此憎恨。
就算这样,百年未响的登闻鼓竟然敲响了,他有点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