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的和平期。
……
宣和三年十二月,燕王司马丹薨,其子司马泰继位。
继位之后的司马泰随即宣布建号称帝,称大燕帝国。改年号为祥瑞。
闻听此讯,天下震动。各大诸侯国纷纷宣布称帝。
汉王刘睿亦于次年正月一日建号称帝,称大漢帝国,改年号为中兴。是为中兴元年。
随后,刘睿宣布册封南宫琦为皇后,
而后,是一连串的任命与分封:
南宫绝为太尉、诸葛怀为丞相、上官鹏程为大将军。
荀德为御史大夫、诸葛彻为御史中丞、南宫儁乂为侍中。统领御史府。
诸葛隽文为尚书令、南宫擎云为录尚书事。统领尚书台。
南宫绝为镇西将军、王威为镇北将军、诸葛建业为镇南将军、诸葛青云为镇东将军。
至于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这些重号将军名号以及四征、四安、四平重号将军衔,刘睿都没有确定人选。毕竟,统一华夏大陆的战争才刚刚开始,日后必然会有更多优秀的将领涌现出来。
在各国纷纷称帝之后,矛盾也随之激化。
中兴元年三月(为方便记叙,以后皆以大漢帝国年号为准),大燕皇帝司马泰率军二十万南下进攻大晋帝国,大晋皇帝司马闵率军增援,两国在云州、朔州一线爆发了激烈的战争。
中兴元年五月,大秦皇帝司马政派大军十七万南下,进攻公孙朔的蜀国。西蜀皇帝公孙朔命镇国上将军公孙护率军北
上抵抗秦军进攻。两军在剑阁相持不下。
中兴元年八月至十月间,大唐帝国与南楚帝国的水军在长江一线爆发了数场大规模的水战,两国水军互有胜负。
中兴元年十月,东吴帝国皇帝孙晨大起兵马十五万,进攻汉国南方重镇嘉兴城。汉镇南将军诸葛建业急令驻守嘉兴的昭德将军诸葛桓率军死守嘉兴,并向朝廷告急。
大汉皇帝刘睿得知后,命许威领一万虎贲军、吴景领一万五千卫戍军,南下支援诸葛建业。同时命刘渊和南宫云逸的三万水军东进,牵制吴**队。
而诸葛建业也调集各路军马总计五万人,亲临嘉兴前线,与诸葛桓的两万守军汇合,总计五万军队,抵挡吴军的进攻。
虽说吴军集结了十五万人,陆军达到了十万之数。但是吴**队陆上战力弱的劣势依旧毫无长进。
吴军的五万水军在孙彦的指挥下,在长江一线阻击汉国水军(由于孙彦是孙家老牌将领,因此在此前对汉军水师作战失败后,孙晨并未对他怎么样,加上只有他了解汉国水军的作战方式,也就让他继续担任吴国的水军统帅)。
不过,水上的战斗在此次战争之中并不多,大都是小规模的冲突(看来刘渊和南宫云逸率领的汉国水军真的把孙彦打怕了),大规模的战事都在嘉兴城方向。
东吴帝国皇帝孙晨在率军抵达嘉兴城后,随即命令麾下部将镇北将军孙宇率军出击,并自己亲临前线。想一举攻下嘉兴城。
诸葛建业和诸葛桓率领三万军队,在嘉兴城下列阵相迎。
吴军五万人在皇帝孙晨和镇北将军孙宇的指挥下,在嘉兴城下列阵。
诸葛建业和诸葛桓身后是一名年轻将领,名叫蒋彪,是在中兴元年刚刚加入帝**队的。现在军中担任参将一职,驻守嘉兴城。
“将军你看,对面那身披金甲的,定然就是那吴国皇帝孙晨了!若斩了他,定可让吴军大乱!”蒋彪主动对诸葛建业请战道。
“怎么?你小子想斩杀东吴的皇帝?”诸葛建业眯了眯眼,问道。
“没错!最起码,也得让吴国人知道,我们嘉兴城,可不是说来就能来,说走就能走的!”
“好!去吧!”
“得令!”
蒋彪领了将令,一匹马,一柄刀,直奔吴帝孙晨杀来。
吴帝孙晨身边有两员亲卫将领,乃是一对兄弟,名叫宋谦、宋逊。两人皆是使一柄长戈。
见得蒋彪纵马直朝孙晨杀来,宋逊首先纵马上前,挥戈来战蒋彪。这宋逊自己也是有几分武艺在身的,不然也不会被孙晨当做亲卫将领安排在身边负责自己的安全。可是这宋逊遇着蒋彪,二人接战之后,不过三合,宋逊就被蒋彪一手夺过手中长戈,随后被蒋彪一刀砍翻。
宋谦见状,便是想纵马上前为弟弟报仇,但是为了保住孙晨安全,他并未冲出。
蒋彪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