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人生漫记 > 默认卷(ZC) §第四节 犁之梦

默认卷(ZC) §第四节 犁之梦

没有“保修包换”之类的售后服务。像深井泵这样的重要产品也没人管。我学会了这手活儿,在京郊小有名气,以致“文革”中被“专政”期间,还有人找到“牛棚”,请我去修深井泵,军代表也不敢拒绝“贫下中农的请求”,只好“放牛”归山。

认识了水的艰难

1969年我被下放到平谷农村劳动,不久,市里又要办农机试点,便把我抽调到大华山公社“帮助工作”。这次的农机试点共有四处:四季青公社代表菜区,大华山公社代表山区,通县小海子大队代表平原,顺义北军营大队代表丘陵区。这四个社队基本上概括了京郊农业机械化“因地制宜”的不同需求,比1960年农机试点的规模小得多,由农机局与试点社队合办,专职人员十几个,资金十几万,坚持办了十几年,出了许多好经验。我“蹲点”的李家峪大队历来缺水。集体建有蓄水池,家家挖了小水窖,以积存雨水。每到旱季,蓄水池和小水窖也干了,还得家家半夜赶着毛驴往返20公里下山驮回两桶水来。缺水,成了生产、生活最大的难题。在国家贷款和工厂支农队的帮助下,李家峪钻成了一眼百多米深的机井。当社员们吃到清甜井水的时候,真是欣喜若狂啊,由衷地欢呼共产党万岁!

林彪摔死在温都尔汗之后,“四人帮”的极“左”气焰受到打击,北京市数以万计的下放干部恢复了工作,我也回到市农机局——关系回城,人和行李还留在大华山——这是我主动要求的差事,继续搞山区农机试点。有人说我傻。但我忘不了那“西汉木犁”和李家峪人民缺水的情景啊。我在平谷县下放劳动和“蹲点”工作10年,结交了许多社队干部和农民朋友,无话不谈,受益良多。后来我从事文学写作,更相信这句话了:不了解农民,就不了解中国。

人生在世,要真正了解一件事情,并不容易。有了在李家峪跟社员半夜下山驮水的亲身体验,我至今不能容忍浪费水的现象,不论在哪儿,看见水龙头滴水,我就要去把它拧紧。尤其受不了招待所和宾馆卫生间的“常流水”,非叫服务员来修不可,否则我就动手修,上街买零件也得修好。我曾写文章问道:“咱们的卫星能上天,为什么就解决不了马桶漏水呢?”当然啦,工业和农田灌溉是浪费水的大户。我对北京市下决心加强用水管理,包括提高水费,都举双手拥护。

实现农业机械化的金钥匙

计划经济的藩篱,阻碍着农业机械化的步伐。我多次参与制订北京市农机发展规划和年度生产、分配计划,深知办公室里的计划订得再详细,也跟不上千变万化的实际需要。举几个小例子:我们按照顺义县的拖拉机保有量,一年分配给他们200个轮胎用的气门针,结果拖拉机站根本买不到。哪儿去了呢?几番调查,才发现是生产队的马车把式抢先买走了。马车轮胎也用这种气门针,却没有一个“马车局”为他们制订计划。由于缺少气门针,拖拉机就“趴窝”停用;为了几毛钱一个的小零件,公社常派人到外地去买,花几十元乃至几百元差旅费,还未见得能买到。再就是请客送礼“走后门”,向机电供应单位“求援”。

“三夏”大忙季节,正在使用的手扶拖拉机轴承坏了,哪儿都买不到,生产队长派机手进城,说了气话:“买不着你就甭回来!”结果在这个夜晚,北京手扶拖拉机厂抓到了“小偷”(从停车场的新拖拉机上卸了一副轴承),保卫科刚要扭送他去公安局,又在那台新拖拉机的轴承座里发现40元钞票——正好是买一副轴承的价钱。农机局长听说之后,深感内疚,叫工厂立即放人!向这位机手道歉,轴承让他买走。并且在干部会上说:“这件事暴露了农机经营管理体制的‘老大难’问题——只生产整机,不保证供应维修用的零配件,这不成了卡农民脖子吗?”话说得很透彻,可是这个“老大难”问题依然解决不了。

北京市生产手扶拖拉机较早,郊区的保有量较多,维修上的问题也多。丰台区有个真实的笑话:生产队的一台手扶拖拉机经常出毛病,一坏,机手就赶着小毛驴把它拉到修配站去。次数多了,只要往小毛驴身后一套手扶拖拉机,不用人赶,它就会自动拉往修配站。这样的笑话,您听了大概也笑不出声来吧?

吃苦耐劳的中国农民,“脸朝黄土背朝天,胼手胝足几千年”,直到毛泽东同志预计的1980年,也未能“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不是农机战线的干部职工不努力,更不是农民群众不想机械化,这是我们梦寐以求的美好前景啊。那么,发展缓慢的症结何在呢?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制定的正确路线擦亮了我们的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