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风雪多瑙河——欧洲著名侨领张曼新传奇 > §第四节 “我们全家要给他磕头哩”

§第四节 “我们全家要给他磕头哩”

是草菅人命?!

周乃儿事件,不仅当时在整个前进农场家喻户晓,而且在宁夏的“反坏人坏事”运动中也成了奇特的典型。

因此,张克敏在“**”开始时民愤很大也在情理之中。

有民愤,又是群众运动,过火的举动实属难免。

但是,在今天对周乃儿冤案的复查中,张曼新和参加复查的人员缪宝谦、胡道义等人只是想找张克敏核准一下事实,让张克敏写一份同意给周乃儿**的旁证材料,并没有想采取任何过火的行动。

“张克敏,周乃儿被判处三年徒刑是不是‘双反’运动制造的冤案?”张曼新问。

“是。”

“你说,‘双反’运动是不是搞****扩大化?”

“这、这我说不上来。”

“‘双反’运动制造了成千上万的冤情、错案,有那么多无辜的人被搞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和含冤而死,难道你还不承认是搞****扩大化吗?”

“这、这……”

“我再问你,制造周乃儿的冤案你有没有责任?”

“周乃儿的案件,我们只是向上面报告了一下,被判三年徒刑那是上面定的。”

“你到现在还上推下卸!我问你,

你当时是党支部书记,如果你不赞成那个荒唐的算账法,上级不看你们的报告,他们怎么会知道?!”参加复查的人几乎异口同声地说。

张曼新和参与复查的人见张克敏推卸责任,文过饰非,态度很坏,希望他回去好好想想,明天再接着谈。

谁知,第二天凌晨,张曼新听说:张克敏昨天夜里跑到队部外的铁路上卧轨自杀了!

“怎么会出这种事?!”张曼新闻听大惊,急忙跑到出事地点,果然张克敏已横尸铁轨。

直到今天张曼新向笔者谈起张克敏之死,仍感到不可思议。他觉得在那天的调查中,既没有搞批斗,也没有搞逼供信,更没有打骂,充其量对他的委过和敷衍塞责有些表示不满,他怎么会这样脆弱呢?

张克敏是甘肃人,放牛娃出身,十几岁参加革命,由于表现积极,入了党,提了干。按说,他是经过大风大浪的人,应该性格很坚强,更应该懂得什么叫政治。他这样一死,又是在“**”中,会有好结果么?

张曼新心里不住地哀叹。

果然,张克敏的死被上级有关部门定性为:自绝于党,自绝于人民。

这是多么可怕的罪名呵!

不仅如此,当时张曼新也背上了罪名。一个与张曼新观点相左的***组织,到处张贴***,说张曼新是逼死张克敏的凶手,扬言要拿他是问。多亏“军管会”了解事实真相的人的帮助,张曼新才得以幸免。

但是,由于张克敏之死被定为叛党自杀,他的妻子和三个孩子也立刻受到了株连。苏士梅成了***的老婆,三个孩子成了***子女。

从此,母子四人,全靠苏士梅每月三十二元的工资餬口。吃饭需要钱,穿衣需要钱,孩子们上学更需要钱,可是每人一个月才平均八元钱,哪够分配呀!够了吃,就够不了穿;够了吃穿,又够不了孩子们上学需要的钱,真难哪!不到两年工夫,苏士梅就黑发染霜。

张曼新调到自治区党委落实政策办公室后,马上着手为张克敏**和落实政策。

“**”中,为张克敏这样的问题**和落实政策,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张曼新费了许多周折,才将张克敏的“畏罪自杀”更改成“非正常死亡”,按有关政策发给抚恤金。

张曼新通过与农建五师政治部落实政策办公室的同志推心置腹的交谈,使张克敏的抚恤金立刻得以兑现。

张克敏的怃恤金虽然数目并不大,但对于处境十分困难的苏士梅及其子女,无疑是雪中送炭呀!

苏士梅一直想报答张曼新的恩情,却总是找不到机会。

一次,她见到张曼新在第八队时的班长李忠孝,恳切地说:“老李,什么时候见到曼新,务必告诉他到我们家坐坐。他对我们一家恩重如山,我们全家要给他磕头哩!”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