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真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因为他们不会将生活的重心放在物质名利上,他们能保持好奇和专注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更接近成功。
南怀瑾先生曾说:“作诗、弄文,固然无关禅道,但如果从性上自然地流露,也正与弹指之事相同,何妨起用。能文的便文,能武的便武,各守本分可也。”
保持天真拥有童心的人从不会问其中的好处,反而不天真的千方百计地要知道天真的好处,其实天真野趣最大的好处就是让你不问其中的好处,只享受天然的探索乐趣与奥妙所在,永远保持一颗纯真的童心,对世间万物抱有探索的初心。一个人如果七八岁的时候,对世事无知,那便是一种天真的可爱。如果到了十七八岁仍然无知,那便是年少天真的轻狂,倘若说
这两种情况还能让人赞赏的话,那么等到二十几岁的时候仍然无知,那只能被指责说幼稚了。然而天真野趣每个人童年时候都曾拥有过,在天真烂漫的年纪,我们会好奇一棵树是如何生长的,一只蚂蚁如何把食物搬运回自己的窝;我们会在小河里捉上一天的鱼,摸一天的螃蟹,会打仗会过家家。那时的我们似乎什么都不懂,什么都没有,不明白权力金钱为何物,但是那时候我们快乐地拥有着世界。
丰子恺最爱画儿童画,他曾这样回答画儿童画的初衷:“我向来崇敬儿童生活,尤其是那时,我初尝世味,看见当时社会的虚伪骄矜之状,觉得成人都已是失本性,只有孩子天真烂漫,人格完整,这才是真正的‘人’。”
然而随着时间的增长,我们身上的天真也被一
点一滴磨掉,直至最后一无所剩,我们早不再关注大自然的美妙,心心念念想的是如何比别人过得好、明天的项目如何拿下、后天的谈判如何搞定……我们失去了好奇心,只求利益,不会再知道蚂蚁有几条腿,却清楚地计算出你的对手有几个把柄在你的手上。然而失去了天真之后,所有人开始害怕丢掉自己的好奇,他们开始寻找天真,寻找好奇,失去了方才知道可贵。
真正的天真,只留存在坚持的人心中,他们现在仍怀有一颗纯洁的心去看待世间万物。当他面对社会的时候,能尊重规律按社会的规则去做事,但不会被社会的繁华虚荣所迷惑而减少自己内心的纯净,以其蓬勃的好奇心创造他的事业,不会细究每件事的好处和意义。因此,天真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
,因为他们不会将生活的重心放在物质名利上,他们能保持好奇和专注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更接近成功。
从前有个老头膝下无子,于是他收养了一个小孩。但是老头从来不会和孩子讲什么大道理以及各种礼仪,只是让他自然而然健康地成长。
有一天,一个游学的书生路过此地,于是在老头的家中借宿,他见孩子什么也不懂,甚至不懂走路、吃饭的规矩,当下心中不快,于是教导起孩子来。
孩子觉得十分好奇,加之聪明伶俐,很快就记住了书生所教的东西。晚上,孩子见老头外出归来,于是恭敬地走上前去问安。老头讶然地问孩子:“你怎么知道这些的?”孩子回答:“住在这里的书生今天教我的。”
老头立马来到书生的房间,大发雷霆说
道:“书生你四处游学,游的什么学问?我从前就为礼教规矩所苦,因此不想孩子也受其苦,我辛辛苦苦好几年,好不容易让他自然成长,保持他天真可爱的本心。谁知道就在今日短短几个时辰就都被你破坏了!我家不欢迎你!立刻收拾走人吧!”当时已经是傍晚了,还下着小雨,但是老头没有消气,还是用拐杖将书生逐出了门。
孩子本应该按照自然天性快乐成长,但是书生却教他俗世礼法,让他学会些繁文缛节,折杀了孩子的天真野趣。
如果世人能做到保留孩子般的天真,自然生活,不为世俗的规矩所约束,那也是一种莫大的快乐。守住自己的天然野趣,让心中多留几分天真与情趣,这样我们才会常怀对生命的诚挚和热爱,这才是对待生活最正确的态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