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谈恋爱,慢慢去结婚
摒弃门第观念
在爱情中,我们要摒弃门第观念,不要因为这种人为划分等级而错过真爱。即便是“门当户对”也要赋予新的含义,拿门当户对的“旧瓶”来装新时代择偶趋势的“新酒”。
南怀瑾先生在《论语别裁·孔子选女婿》中说:“孔子的为人,绝对不是要选一个有财、有势或有学位的人,才把女儿嫁给他。”
在古代,人们有着较重的门第观念,“门当户对”是首要考虑的,不同阶层不许通婚是时有发生的事情。也正是因为这种门第观念,造成了悲剧的发生,比如家喻户晓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
东晋时期,浙江上虞县祝家庄祝员外有个女儿,叫祝英台。英台长得漂亮,又聪慧。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和兄长一起学习诗文,由于很仰慕古人的才学,便希望到杭州拜访名师求学。可是,祝员外不同意她的要求,认为一个女孩子家抛头露面的像什
么样子。见父亲不答应,英台就不依不饶。最后,他们达成一致,就是——求学可以,但必须女扮男装。
就这样,祝英台女扮男装,去了杭州求学。在中途,她遇见了同样去杭州求学的书生梁山伯,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就在草桥亭上撮土为香,义结金兰。进入万松书院后,两人同窗共读、形影不离,一直同学了三年,感情深厚,就像是兄弟一样。
这三年中,祝英台被忠厚善良的梁山伯吸引,并爱上了他,但梁山伯始终不知道英台是个女子,只是念着兄弟情义,对英台多方照顾。
祝员外和夫人一看三年已过,就催促着英台回家。无奈之下,祝英台只好仓促准备回乡,梁山伯顾念兄弟之情,十八里长相送。途中,祝英台不断借物寓意,暗示自己的女子身份和对他的感情,但梁山伯生性纯朴憨厚,完全没有想到英台的意思。无奈之下,祝英台只能谎称家中有小九妹,容貌品性
与自己相似,要替梁山伯做媒,将九妹许配给他。
但梁山伯家中贫苦,没能按照约定的时间上门提亲。等到梁山伯到祝家庄的时候,才知道祝英台是女儿身,再加上梁家无财无势,祝父完全不把他当回事,还强行把祝英台许配给太守之子马文才。
两人泪眼相望,凄凉告别,还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
梁山伯回乡以后,积郁成疾,重病身亡。英台听到梁山伯病逝的噩耗,流出血泪,发誓要以身相殉。祝英台被迫出嫁时,绕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梁山伯墓碑上写下自己的名字,悲声痛哭。在她强烈的哀恸感应下,天空突然风雨雷电大作,坟墓爆裂开来,英台见状一跃跃入坟中,墓复合拢,风停雨霁。
片刻后,两只蝴蝶从坟墓中飞舞出来,在阳光下慢慢飞远。
梁祝的故事为后人传唱,引起无限的同情。在古代,这种因门第观念导致的悲剧,并不在少数。别说
是在古代,即便是在当下,还有一些思想固执的长辈,遵循着“门当户对”,认为只有两个人的生活背景一致,才有可能有相同的爱好,有可聊的话题。就连当下的一些电视剧,也在讲着“门不当户不对”,被炒得最热的就是“凤凰男”和“孔雀女”的婚姻,虽然双方是因文化背景导致的性格不合,但从更深层次来说,还是门第观念在其中作祟,从而使得矛盾无法调和。
佛说众生平等。在佛陀的眼中,一切男子皆是兄弟,一切女子皆是姐妹,没有高低尊卑之分,没有门第观念之别。只有摒弃了门第观念的束缚,才能真正得到幸福。如果因为门第不同而被迫分开或主动放弃自己的爱人,那么这将会成为永久的遗憾,甚至是痛苦。
实际上,恋爱的过程是物竞天择的过程,它有一套选择的机制和淘汰的机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理性的婚姻应该建立在双方具有感情的前提下,这样才能
维系好双方的感情。在我们的周围,不乏那些门当户对的爱情,可其结果,并不像人们所预料的那样,他们也会因各种各样的问题,最终选择分开。
起始于感情的互相吸引,在漫漫婚姻旅途中,以彼此的责任感与担当来维系,这样的婚姻才能长久。在生活中,我们看到物质条件非常丰富,但夫妻双方冷漠如陌生人的不在少数,所以,新时代的“门当户对”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它更多地体现在生活习惯和志趣方面,淡化了阶级桎梏。
总之,在爱情中,我们要摒弃门第观念,不要因为这种人为划分的等级而错过真爱。即便是“门当户对”,也要赋予新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