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你只想在公司做一个“隐士”,做一个与世无争的人,但竞争就是残酷的,弱肉强食的法则无论在动物界还是生活中,都是衡量个体能力的标准之一。
《论语·八佾》中有:“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对此,南怀瑾先生是这样说的:“中国文化所讲的君子是讲礼让而得。对于该不该争的问题,孔子是主张不论于人于事,都应该争,但是要争得合理。”
鲁定公十年,孔子任鲁君的相礼(相当于如今的司仪)。在当时,齐鲁两国国君在夹各相会,齐国想假借以奏四方之乐为名,刀枪剑戟,鼓噪而至
,以便于趁机劫持鲁君。
孔子知道对方的心理后,立即登上盟坛土阶,两眼直视齐景公,以礼怒斥。齐景公感到心虚,无奈之下,只好将这班人马斥退,并表示出了自己的歉意。
就这样,孔子成功救下了鲁国的国君。可没想到,就在双方最后缔订盟约时,齐国宣布要增加一条规定:在齐国出征时,如果鲁国不派300乘兵车相从,就是破坏盟约。
很显然,这是要鲁国无条件承认自己是齐国的附庸国啊!在当时,齐国强,鲁国弱,所以对于这个规定,鲁国真的很难拒绝规定,但孔子又不想无条件接受这条规定。很快,孔子也提出了一条新条款:
如果不把齐国侵占鲁国的汉阳归还鲁国,而要鲁国出兵车,也是破坏盟约。
听到这话,齐景公感到很难堪,只好把占领的汉阳地区郓、灌、龟阴三地归还鲁国。这样一来,孔子又为鲁国赢得了胜利,保全了鲁国的立场。
对于这样的“欺辱”,孔子都能以礼相待,做到“其争也君子”,是真正的君子。有所争才能真正和,才是孔子的思想。孔子的这种思想,在现代职场工作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职场中,我们讲究更多的是利益,有利益必然会带来冲突和斗争。所以说,职场政治就是一场场竞争,更是一场场斗争。
李民是一家跨国公司的技
术经理,已经在公司工作了15年。他的性格十分耿直,做事认真,在技术方面可以称得上是公司内部的顶尖高手。虽然他已经表现得很好了,但和自己同时进来的同事,爬得比自己高多了。有的担任公司重要岗位的高管,有的现在已经是公司业务部门的副总裁,正准备前往国外就职。
看着一同进来的同事,李民心里很不是滋味,自己都快40岁了,还是部门的技术经理,真是太惭愧了。
在某同事去国外任副总的欢送会上,他不忍看李民再这样继续下去,就找李民深谈了一下:“李民,以前我们还存在竞争关系,有些话一直没给你说。明天我就
要去国外了,有些话我今天必须告诉你。照理说,按照你的能力和资历,早该升到总监了,副总裁也是有可能的,可为什么老是轮不到你呢?说实话,最大的问题是你总是不为自己去争取,不毛遂自荐,所以你总是错过机会。”
听完同事的话,李民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不争也是一种过错。由于李民的“不争”,导致自己一直原地踏步,还为其他人制造了进步的空间。可在职场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先顺序和利害关系。
当你有什么晋升的空间,一定要有所行动,通过正确的途径积极要求进步。这可不仅仅是什么野心,也是推动公司进步的动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