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能轻易毁伤这个生命体,不然,就是在毁灭我们自己。正因如此,地大物博的泱泱中华才能有幸将其丰富的矿藏保留至今,作为后人们赖以生存的资本和条件。
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用纸……这些看似是“大家”的事,其实也是“自己”的事。如果“自己”不去节约,浪费资源,那“大家”的资源就会逐渐减少。要知道,这些资源可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只有具有环保意识,才能让“自己”,让“大家”节约资源,为后世子孙造福。
南怀瑾先生博学多才,精通儒释道三家,将各家经典融会贯通,令人赞叹不已。他曾经讲过这样的一个故事。
相传,当年汉武帝为教练水军,集天下征夫开凿昆明池,得一异物,状若黑石,其色如漆,叩之有异声,天下竟无有识者。汉武问于东方朔,东方朔卖了个关子,随后献策,某年月日将有西域胡僧某某过某地,问之可知。后果有胡僧西来,
问之则答曰:“此乃前劫之劫灰也。”
文中的“黑石”就是煤炭。煤炭,在全世界都是“黑色的财富”,在寒冷的冬季更是必不可少,要靠它烧暖气取暖。可是,古人既然早已知道煤炭的存在,为什么不早早开发来应用,却始终上山打柴,拿草木来做燃料呢?那是因为汉武帝在听到“此乃前劫之劫灰也”的言论后,禁令采集,历代亦是如此。
帝王的做法是受了道家思想的影响,道家认为天地是一大宇宙,人身是一小天地,地球也是一个有生机的大生命。我们不能轻易毁伤这个生命体,不然,就是在毁灭我们自己。正因如此,地大物博的泱泱中华才能有幸将其丰富的矿藏保留至今,作为后人们赖以生存的资本和条件。
春秋时期的某年夏天,鲁宣公兴致勃勃地把渔网撒在潭里准备捕鱼。就在这个时候,里革从潭边路过,见到鲁宣公在捕鱼,就毫不犹豫地将渔网的绳剪断了,然后把网拉上来扔掉。
鲁宣公被他突如其来的举动吓了一跳,很是生气:真是莫名其妙,为什么要扔掉自己的渔网?
正要发怒时,里革忙解释说:“您可曾听说过,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之际,鸟兽刚好怀胎,水中的动物却基本成熟,狩猎师就会下令禁止用兔网、鸟网捕捉鸟兽,只用矛等刺取鱼鳖。然后将捕捉到的大鱼做成鱼干,以备夏天食用,这样的做法是为了促使鸟兽生长;到了夏天的时候,鸟兽长成,水中动物又开始孕育,渔师就会再次下令禁止使用大小渔网捕鱼,只是设陷阱,在陷阱中装设捕兽的装置,捕取禽兽。这样的做法,不仅是让鱼虾鸟兽都能休养生息,更是为了积蓄物力,补足国家所需。而且只有这样做,人们才不会为了眼前的利益而贪得无厌,一味索取。比如,人们在山上不会砍伐树木所生的新芽;狩猎时,要等到那些幼鹿等小兽长大后再猎捕;抓鸟也要先等那些鸟卵孵出,小鸟长成;在草地里,也
不会随意割取未长成材的草木;捕鱼时,会禁止捕捞有卵的鱼和小鱼;就是对可食的虫子,也要留下卵和未生翅的幼虫……这就是为了能够让植物、动物生息繁衍,而人们也会因此有福利,才能有源源不断的食物供给啊!如果前人为了一时痛快、一时的满足而不计后果,那我们也就没有今天能够网鱼的条件了。现在鱼正在产卵,您不等鱼生长,又用这样的小孔网捕捞,大王有点贪心啊!您作为一国之君,如果您这样做了,那其他人也会效仿您的行为。这样一来,这里面还会有鱼虾的存在吗?当然不会了。贪得无厌最终只会让自己、让子孙后代变得一无所有!”
听完这番肺腑之言后,鲁宣公不再生气了,也不再去想着网鱼了。
当前世劫灰耗尽,当未来资财所存无几,即便用生命来换取自然的残喘恐怕也不可能了,人们总应为子孙留下些自然的财富吧!
根据史料证明,人类早可以透支地球资源,
但古人始终悉心呵护自然的精华。古人尚知煤炭以及其他使地球得以持续发展而不去触碰它,以求保全生态环境,而现在的人们却在欲望的指使下手握高科技的利器对地球大肆开采,后果可想而知。
一个伐木工人去应征工作,工头对他说:“前面的树林你去试试看,看你一分钟能锯几棵树?”
一分钟过去了,只见前面的一大片树木倒下。工头喜不自胜:“你以前在哪工作的?”
工人回答:“撒哈拉森林。”
工头诧异:“只听过撒哈拉沙漠,没听过撒哈拉森林啊!”
工人点点头,说:“嗯,是啊!原来叫撒哈拉森林,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