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摆着不穿浪费了?你学校门口这会儿人多,我站在这儿卖俩小时,抵得上去别处卖一天呢!”
母亲絮絮叨叨地说着,米妮心里别扭,却默不作声地听着。
在米妮看来,母亲的一生贫瘠至极。
在最美好的年华里早早地嫁人生子,从此便与忙碌、拮据、坎坷、意外相伴随行。
母亲活得粗糙,清水洗脸,最好的护肤品是大宝。她不讲究吃穿,给一家人做饭,又包揽了所有的剩汤剩饭,有时候,馊了的饭菜也舍不得扔,泡点开水囫囵咽下。她很少买新衣服,总是随便套着米妮的旧衣服、旧校服,小小的个子里仿佛蕴藏着让米妮无法想象却又无比巨大的能量。
米妮心疼母亲。她记得,在她年幼的时候,母亲也曾水灵过,皮肤红润,乌发满头,可她眼睁睁瞧着这饱满这红润渐渐干瘪了下去,转眼十多年,母亲的鬓角也多了星星斑白。
她摆地摊,卖早点,支起小车在烈日下、在寒风中卖水果,操劳了大半辈子,无非是想让儿女平安长大,过上更好的生活。
米妮暗暗发誓,她一定要成为一个有能力的人,她要带着母亲告别那些艰辛的、毫无自尊心的岁月,过上更好的生活。
她感恩母亲,可是她这辈子,决不能活得像母亲般贫瘠粗粝,她要过更加精彩的人生。
3
若干年后,米妮一个人去电影
院看刚上映的电影《小时代》。
周围都是叽叽喳喳的兴奋和激动的男孩和女孩,米妮一个人坐在人群中间,安安静静。
电影散场后,她取出墨镜,挡在眼前,电影屏幕上那些光怪陆离、五光十色的世界顿时变得哑然无声。
她今年29岁,在大家眼里,生活得还不错。她美丽,时髦,精致。黑长直的秀发,富有质感的白色长裙,银色细跟高跟鞋,优雅淡定地走过人群,引起大家一致回眸,那气势像极了《小时代》里张扬美丽、不识人间愁滋味的俊男美女们。
她还记得若干年前,她和同桌挤在小书摊前,对着各种杂志花花绿绿的封面指指点点,那上面有她不熟悉的明星,个个都衣着靓丽、笑容光鲜。那时候她懵懵懂懂地想,自己所憧憬的美好人生绝不在这小镇上,不在这一方局促的天地里。
老师几乎总是循循诱导地“敲打”着每一届的学生,学生们心里也记着,只有考出去,才有未来。
母亲也总是对她说,要好好努力,做到无愧于心。
米妮无比地想去见识外面精彩的世界。争气,成了她人生中唯一的关键词。
米妮读书很用功,偶尔,她也和其他女孩子一样,喜欢偷偷看一些时下流行的杂志和小说。
她很喜欢看郭敬明的《小时代》。书里面华丽的夸张的摩登时代超出了她所有的想象,她着迷的不是那些在她看来幼稚而又有些闹腾的爱恨情仇,而是关于那个世界的设定—光鲜,美好,精致,足以吸引一个心智还不成熟的小女孩的全部注意力。
很多年后,她才逐步看清了《小时代》里爱与恨的肤浅、天与地的狭窄。这本书的作者也就是电影的导演在遭到群嘲的同时,也受到了无数低龄粉丝的追捧与爱戴。
米妮却沉默着,一个人去电影院耐心地观看了这部电影。可以说,导演发挥出色,它很好地展现了书中奢华光鲜、纸醉金迷的靡靡
世界。
米妮看着周围兴奋的年轻人,那红润稚嫩的面孔,突然有点忧伤。她想起自己多年前的憧憬,还有半生以来一直坚持着的人生准则和方向。
她从没觉得自己活得贫瘠,却也始终没有体会到那种过上富饶人生的满足感。
她想了又想,最终承认,她梦想着的那种痛快淋漓、鲜艳欲滴的人生与《小时代》里的决然不同。
4
米妮始终觉得自己融入不了这座大都市。
尽管和很多同龄人相比,她获得了很多:优越的工作,不菲的薪资报酬,多姿多彩的生活。
她敢于尝试,履历和阅历随着年龄渐长,越来越丰富充沛。她重视保养,从发丝到脚指头都美得清新自然,叫人过目难忘。她去过很多国家,见识过各种各样的人,也经历过多场刻骨铭心的爱情,但最终还是一个人。
尽管如此,米妮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出身小镇。她时常觉得遗憾,自己没能在这个城市里买上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她时常恐慌,年近三十,却仍是来去孤独,如同江上的浮萍。这种不安定感时常萦绕在她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