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一百四十三章 大众爱好的危害
“高校长,你这个注解是不是有些武断啊,怎么大众的爱好只会带来攀比与等级区别呢?万一经过教化,百姓都相拥做好人好事呢?”
王世贞在看到高翰文写的课程提纲资料后,跑过来好奇地问道。+x.i!a/o~s′h¢u\o\h?u·.~c!o,m+
虽然岁数上大太多了,但这毕竟是学校,上班时得称职务不是?
“你想想呢,这确实要跟学生讲清楚。有一个全心全意为百姓,一心为公,毫不利己的大英雄,他做了很多好事,人人称颂,然后名满天下,高官厚禄。”
“而现实中有人去照做,却换来衣食无着,被人当傻子使唤。狐恋蚊学 勉废岳毒顶多了能得一句老好人的评价。”
“或者好事都让别人做了,如何能让自己也有做好事的机会,如何让别人知道自己做好事,这写机谋巧算不就来了吗?”
“好人好事,只能说意外且自发形成的。平时生活,在自己挣钱的同时能有一些正向外部性就行。否则攀比与等级区别只怕已经是可以预见的最好的结果。”
“如果有一天按好人好事数量质量来分配天下财富,只怕很多人没有做好人好事的资格。就跟你现在还去寺庙吗?那玩意要真灵验,普通人可没机会进去。朝廷早就将那些和尚道士锁起来,专供自身了。¢优+品¢小.说_网! ?免·费\阅+读′”
“导致大众爱好异化的根源是资源受限。唐朝的姚黄牡丹的成年良好植株可是一双手就能数得着的。”高翰文也耐心地娓娓道来。
“那意思是如果追求一个无限的东西就可以了,比如学识或者知识呢?这玩意不会因为谁学会了自己就不能掌握,理论上来看,只要我们再降低一下印刷成本,基本可以是无限传播的。”
对道德社会的追求,还在让王世贞做最后的挣扎。
“当然不行,因为资源受限是客体方面的假设制约,但个人的理解能力差异则是主体方面的假设制约。如果真的都去追求知识,按知识来分配财富,哪怕有低成本的印刷手段,同样会出现学而不用,故意误导他人等情况。多数人的智力差异并不大,那么与其提升自己,不如误导别人。不是吗?就跟这次闹着不让女学生与泰西学生入读一样。”
“老夫大概明白了,但,但,但”
王世贞有些语塞,这一时间,几乎毕生的脑细胞都调动了起来,希望能想一个能否定高翰文的例证。
“这个,空气,如果百姓都追捧空气,你觉得呢?空气是不要钱的,且无限的。也不需要人学习。”
几乎是头脑已经冒烟了,王世贞才想出来一个新的反例。
“当然不行,现在杭州新区那边好几个高炉,你喜欢那里的空气吗?对比下来,西湖边上的空气如何?西湖可站不下所有的杭州人。就算能站下,既然大家都追求,就少不得有人承包了西湖,然后一两文钱才能进去呼吸。”
“归根结底,人不会追求一个同质且无限的东西。如果有一天人开始追求阳光了,说不定其他人晒太阳都会收费。大众化的追求带来的是权力的套利,小众化的追求带来的是个人的套利。”
“陶渊明为什么不汲汲于富贵,一方面陶老爷子本身不差钱,另一方面是人家有小众的爱好,在他的那个爱好里,他就是自己的国王。当人人都可以做自己的国王时,自然外界的权力就难以借机套利。”
“当然也带来了一个负面效果,如果有人想要沿着权力的路径,以邻为壑,去弯道超车实现阶层跃迁时,就失去对应的土壤。因为没有那么多傻子同好来给他抬轿子了。这对聪明人来说,是多么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