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在逃出生天之后,翩翩对赵清暄开始起了疑,也是自那之后,翩翩对赵清暄的看法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那场突如其来的大火,自然不可能是先帝的手笔,先帝当然不可能同时对自己的三位亲生皇子下这样的毒手,当时朝廷给出的调查结论,这一切都是秦王所为,说是秦王意图谋反,暗中勾结御当时的林军大统领,一边在皇陵行宫放火,欲意弑君夺位,当时在场的先帝跟大皇子、五皇子都险些葬身火海,先帝因此受了惊吓,自此一病不起,得亏是大皇子赵清暄临危不乱,力挽狂澜,当场下令诛杀秦王。
只是谁都没有想到,秦王竟如此歹毒,一方面在京师皇陵下手,另一方面也没有漏下当时去了封地的三位皇子,这才酿成悲剧。
这就是朝廷给出的事情来龙去脉。
可是……事实当真便如此吗?
翩翩对于什么前朝争锋、皇子王爷御林军这些瓜葛纠缠在一起的纷纷扰扰,并不了解,但是她却不傻,她知道秦王是什么样的存在,也知道御林军是什么样的存在,秦王再厉害,一个几十年没出过京师的闲散王爷要怎么谋局才能在京师、嘉善、永州、漳州同时下手?而且还一出手便就是这样大的手笔?
那个投靠秦王的御林军大统领更是让人费解,纵使先帝驾崩,那也轮不到秦王继承大统,毕竟万岁爷膝下不缺皇子,御林军大统领就算想要投靠谁,为什么不在皇子之中挑选却投向了名不正言不顺的秦王?
后来为了让秦王能够名正言顺地登基继承大统,所以竟然要一举杀死先帝还有先帝所有皇子?
这样骇人听闻的事儿,翻遍史书……怕就是连那起子不入流的奇谈怪志都找不到的,偏生就发生在本朝?
活着的秦王或许真有野心,活着的御林军大统领或许也真心怀不轨,但是他们即便是全都疯了,决定要做这档子骇人听闻的事儿,可真的就能这般轻易成事吗?
倒是死了的秦王跟御林军大统领,能背上不少阴谋与骂名。
翩翩不能不起疑,而起疑的对象自然……是赵清暄。
这个原本绝无可能登基继位、出身荒唐的皇子,却在先帝病重时期一直代理朝政,最后竟然还顺利继承大统,登基为皇,这本是就是最不可能,最荒谬的。
先帝如何会将皇位传给别人的儿子?这别人还是先帝从前最嫉恨的聿怀太子,是兄长跟发妻生下的孽种!
先帝怎么肯?
所以赵清暄的这皇位注定来的不正,那他为什么还能这么顺利登基为皇呢?
这其中的答案,不是翩翩能够想到的,但是却足以令翩翩毛骨悚然,想必这位皇长子的龙袍上沾着无数鲜血,这其中怕就不乏父兄鲜血……
那赵清明呢?
这个跟他相依为命、一母同胞的兄弟,是不是也在其中?是不是在关键时刻也是可以牺牲的呢?
是吧,所以他们只能“死”在嘉善的那场大火中。
可既然是一门心思盼着他们死,可是赵清暄后面又都做了些什么呢?
在发现他们行踪之后,没有命人悄无声息地将他们处死,也并没有恢复他们身份的打算,就由着他们自生自灭,如此几年之后,不知怎么的,突然又有了改变,不想由着他们自生自灭了,想要他们回京……
是在经历丧妻丧子一通悲苦寂寥之后,又开始惦记亲情惦记兄弟情了吗?
还是见多了世人诡诈算计,又开始怀念赵清明对他毫无保留的信任与忠诚吗?
又或者他需要赵清明来帮他塑造一个兄友弟恭的仁君形象?
真是讽刺。
此刻,翩翩听着舅舅提到万岁爷的这些作为,心里只觉得讽刺极了,同时又充斥着无力感。
他们别无选择,甚至比嘉善那场大火燃起的时候,更加没有选择,也没有退路。
不过也不是没有好处,至少他们的宁王府还跟从前一样,这样的话,赵清明总算有机会见一见他们的花园,以及他们曾经生过的每一个角落了。
“听好了,”半晌,翩翩笑着跟舅舅点点头,“万岁爷真是有心了。”
方恒之觉得外甥女似是有心事,不过却也不方便询问,当下也只是点点头道:“是啊,万岁爷有心。”
……
方恒之跟翩翩在花园里头闲话家常,此时此刻,赵清明正在书房里头看鲁平将将送上来的一份折子,这折子的内容,让赵清明既大喜过望,又十分震惊。
大喜过望的是,这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