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氏当年在女儿萧采莲未满月时就被流放,途中坏了身子。无钱医治,加上北地寒冷,再没有过孩子。
二儿子萧人凤被流放时才十几岁,到北地后娶了一个良民的女儿王桂花,生了一对龙凤胎,哥哥萧云轩,妹妹就是方柔穿越的对象萧云熙。
因为家道中落,被退了亲。大女儿萧瑾雅嫁给了北境府城一个杂货铺的二儿子。丈夫是个天生跛足的瘸子,但好在嫁给良民总归是脱了贱籍,这在北境是非常少有和幸运的了。
她按照记忆的方向,根据远近树木和山丘朝着回家的路线走。
初升的太阳为白茫茫的广大北境,披上了柔和淡粉的纱衣,唤醒了人们内心对生的渴望。
云熙瘦弱矮小的身影背着半人高的背篓,在雪地上留下一串浅浅的脚印,身影被拉的老长。
八岁孩童记忆非常有限,大多是关于忍饥挨饿、受冻和玩耍嬉闹的琐事。
这么小的女孩为什么会在这样的季节,这样的晚上,一个人出现在卧龙山脉附近呢?
冬春交际,村民手中过冬的余粮已所剩无几。植被尚未长出,山里并无野菜可以食用。而冬眠的猛兽却逐渐苏醒,在山中四处觅食,甚至有的饿极了,会到山脚下转悠。此时就算是多年经验的老猎户,也是不敢轻易进山的。
村民更是会待在家中,避免不必要的体力支出,节省粮食,同时躲避觅食的野兽。
突然一段模糊的记忆出现在脑海中,这段记忆是小云熙闲来无聊听大人们聊天得来的。所以有些模糊不清,也可能是小孩子根本没有听明白。但是云熙如今像从电脑提取数据一样,把这条非常有用的数据拼凑整理完整。
天启王朝对军队的管理实行军户制。中央设立兵部,直接领导中央军队。各州设立都指挥使司,负责直接统领一州的军政,都指挥使下设千户所,每千户所管辖十个百户所,每百户所又管辖两个总旗。
总旗可由上边派遣正式的小吏担任,也可以由村长兼任,兼任的村长没有军饷和军权,负责管理耕种劳役等事务。
特殊地方设立特殊的都司所,实行军民统一统治。比如北境就是寒王的封地,单独成立亲王都司所。
北境占个天启王朝约六分之一的土地,但气候寒冷、土壤贫瘠、人口稀少、常年战乱,被戏称为死亡之地。先帝把北境分配给寒王作为封地,赐予他军民统一统治的特权。可谁都知道,先皇这是把寒王排除在了皇位之外了,但特权却也是先皇给寒王开了一条生门。
军户的来源主要有三种,一种是战俘;一种是罪犯;第三种是征平民充军。
平民一被征为军户,便世世代代为军籍,不得改籍,不得参加科举考试。民籍和军籍有严格的区分,男子除了获得重大军功之外不得通过婚嫁改籍,女子嫁给良民则可脱离军籍。
云熙一家当年被分到了卧龙村,卧龙村因在卧龙山脉下边而得名。卧龙村在北境的最北边,气候最为寒冷,交通不便,物资匮乏,时常有山中野物侵害,加上紧邻好战的北方游牧民族,当地百姓生活更加困苦。一般被分派到这里的都是罪臣之后,或者是重刑犯。
天已经大亮,夜色里巨大的山影终于完全露出真容,云熙倚着老槐树回望远处的卧龙山脉。山脉巍峨连绵,高低起伏,像一条沉睡的巨龙横亘北境,是抵御北方少数民族入侵的天然屏障。
山顶高不可见,云雾缭绕,山中鸟兽众多,奇花异草数不胜数,其间不乏灵药毒草,可谓物产丰饶。
但是山中荆棘丛生,猛兽盘踞,更是有北方少数民族混迹其中。入山寻宝的人十去九不还,当地军民也就渐渐歇了开辟山中资源的念头。
但是当地人对于卧龙山十分崇敬,认为这是养育和倍护他们的神山,甚至当地有关于山中神龙的美丽传说。
正所谓望山跑死马,站在山上俯视山下的村子,看起来很近。云熙走了大约一刻钟,还是看着卧龙村近在眼前,就是不到。
这是云熙发现身后有人声。
“大哥,真是晦气,咱哥三跑了这么老远的路,竟然什么也没有捞着,还差点丢了性命。”声音是刚才给梁威办事的三个人中的一个。
那个大哥认同的说“是这么个理,谁叫咱关系不行呢,忍着吧。”
第三个开口了“你们注没注意到,为首那鞑子手上佩戴的东西,看着有些眼熟。”
那个大哥接口“谁说不是,那分明就是天启出产的东西,而且绝不是寻常人家的,来路肯定不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