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皇帝如往常那般威严地坐在鎏金宝座上。
站在他身旁的大太监一甩拂尘,尖声尖气地宣布了一道圣旨:“四皇女‘霍沉鱼’自幼成长于民间,今重新入宗祠,载族谱,封镇国公主。”
举朝哗然。
且不说那个流落民间的“霍沉鱼”公主究竟是谁,就单说“镇国公主”这头衔就大为不妥。
向来公主都是没什么实权的,公主的那些头衔也都是些虚衔。
比如,乐平公主的封号是“乐平”,取的是“安乐平安”之意——仅仅有美好的寓意在里面,实际上并无任何实权含义在其中。
但是“镇国公主”这个头衔是不一样的。
历朝历代能获封“镇国”这个头衔的公主都没几个,把过往的朝代都拉通排一遍,一个手都能数过来。
之所以“镇国公主”这么少,那是因为“镇国公主”是所有公主中真正掌实权的人——即便不掌实权,那也是曾经给国家做出过大贡献的人。
可这个“霍沉鱼”公主过往常年流落在民间,哪里谈得上为江山社稷做大贡献?以什么资格获封“镇国公主”呢?
大臣中诸如御史大夫就直接站出来反对道:“陛下,依照惯例,‘镇国公主’只能由为天下立下赫赫功劳的公主担任。微臣以为,‘沉鱼’公主获封‘镇国’头衔,甚为不妥。”
老皇帝阴沉着一张老脸听着别人反对他,心情糟糕透顶。
有了这位御史大夫的带头,其他官员胆子也大了起来,也跟着出列反对。
“臣也认为甚是不妥……”
“一个尚未为家国做出大贡献的公主又哪里当得起‘镇国’二字?”
一群文官慷慨激昂地范言直谏。
而丞相大人裴述却是老神在在地站在一旁,根本不对此事发表任何看法。
大殿的侧门角落处,晏落鱼悄然站在极为隐蔽的地方,默默注视着朝堂之上发生的一切。
听到这么多大臣反对她获封“镇国公主”,晏落鱼脸色沉了下去,小声挖苦道:“一群男人叽叽歪歪的,跟群鸭子在乱叫一样,烦死人了!”
跟在她身旁的贴身丫鬟低垂着脑袋,一声不敢吭。
大殿高台处,老皇帝阴恻恻地看着群臣反对他,紧抿着嘴唇一言不发。
等一群大臣七嘴八舌地发表完了反对意见,老皇帝才缓缓看向了自始至终都没有发言的丞相裴述。
他带着几分欣赏与鼓励问道:“裴卿,此事你如何看?”
老皇帝这么一问,直接把满大殿的目光全都集中在了裴述身上。
丞相大人能怎么回答呢?
若是支持老皇帝,丞相大人绝对会惹得同僚们看不起。
但若是支持同僚们,丞相大人必然会得罪老皇帝。
所以,这孰轻孰重实在是太过明显了。
裴述出列,拿着笏板微微低头道:“此乃陛下家事,臣不敢多言。”
众人满脸愤慨,被堵得话都没法说了。
照裴述这意思,敢情大家刚刚慷慨陈词了半天,其实是一个字都不该说吗?
奸臣啊!
裴述怎能说出如此不要脸的话呢?
就算封公主这件事是陛下的家事,可天子的家事那就是大家的事,绝不是像一般老百姓那样的家事好吗?
众人在心头将裴述吐槽了一个狗血喷头,但嘴上却没敢反对老皇帝。
高台之上,老皇帝对于裴述的回答十分满意。
他满含警告地一一扫视过那些出口说反对意见的大臣,板着脸不容置喙地道:“四公主封为‘镇国公主’,此事就此定下,不容再议。”
晏落鱼听到这话,悬着的心落到实处,忍不住抿嘴笑了。
而朝堂上的众人则丝毫没有喜悦情绪,大部分的人都如同吃了苍蝇那般难受。
大家都暗搓搓地骂裴述是个迎合君上喜好的佞臣。
裴述丝毫不把这些看法放在心上,优哉游哉地走出大殿,慢慢悠悠地回家去了。
裴仪如今只是个六品的给事中,是没资格上殿听朝的,所以对于早朝大殿内发生的争执,她并没能亲眼所见。
不过,好在她如今眼线还算广,一般都及时地传来消息。
就好比现在,裴仪虽没有在今日的朝堂之上,但她已经很清楚老皇帝靠着个人感情直接将晏落鱼封为了“镇国公主”。
想到老皇帝说晏落鱼常年流落在外,裴仪就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