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古诗一首】
【吟诵全诗,记忆力增强半级,目前记忆力:六点五级】
姜阳“啪”的把面丢在面案上。
粉末四溅,豪气逼人。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姜阳手起手落,人面合一。
面团变条,条变细条。
一分钟不到,一碗大宽拉好。
姜阳把面条向滚沸的汤锅里一丢: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段言杏听着姜阳吟诵古诗,望着姜阳高大伟岸的背影出神。
宋春梅则嘟囔:“小姜,不专心干活,嘴里叨叨啥呢。”
姜阳没做理会,捞着面,对段言杏道:
“小杏,回头我把这些诗写出来,你去秀水胡同把它们裱了挂在前堂墙壁上。”
段言杏点点头,没做声。
姜阳回头看着段言杏:“对象,听见没。”
段言杏脸一红,端起面碗跑了。
“傻姑娘,还没放葱呢,小心乔二爷挑你的理。”
陆陆续续开始上人,短短几分钟,小面馆里顿时有了生气。
回头客和过客,不大一会儿坐满了前堂。
四月底的直都,到了晚上天气迅速变凉,人们喜欢来一碗热面果腹。
姜阳安排宋春梅到隔壁看着工人做保洁,指挥家具城的人摆放桌凳。
隔壁布置好了,有吃面的客人进来,姜阳让宋春梅往隔壁领。
人多起来,姜阳一顿忙乎。
有姜尚在旁边负责浇汤铺牛肉,洒葱花和香菜,姜阳只管拉面就行。
十碗。
二十碗。
四十碗。
一百碗……
拉的飞快,溜得飞起。
早晨和中午没有营业的缘故,很多老客看到姜家拉面开门了,或者白天注意到门口提示牌上写着晚上营业,都跑来吃一碗。
一度把两间房子都坐满。
“儿咂,累就歇会儿,不然胳膊和腰受不了。”姜尚心疼用来传宗接代的儿子。
姜阳手上不停,轻松笑笑:“没事儿,我会巧劲,不会太累,老姜同志,放心吧,你干好你的本职工作就好,记着啊,不许用左手,好好养着,你是全家的顶梁柱,都指着你过活呢。”
“儿咂,能跟爸爸透露一下,你到底跟谁学的拉面技术呗。”姜尚笑呵呵问道。
“我已经说过了,网上看视频学的,自学成才。”姜阳说的跟真的似的。
“不会那么简单吧,肯定有高人指点。”姜尚舀起一勺肉汤浇到新出锅的面上。
“哪有高人啊,只能说基因好。”姜阳手上的活不停。
“行,爸信你,有你在,以后我可就省心喽。”姜尚往面上铺牛肉片。
“老姜你想的美,等你手腕好了,我就自动退出,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即化龙,这根本不是我的菜。”姜阳把一缕二细丢进滚沸的大锅。
“不是你的菜,你学它干嘛?”姜尚从见到儿子嘴没合上过,一直笑。
“一时性起,学着玩的。”
正好宋春梅送面到隔壁回来听到:“瞧把你能耐的,小姜,你给我听好了啊,五十万房租,你赶紧给我挣出来。”
当然是喜滋滋笑着说的,隔壁十张桌子已经坐满。
今天晚上吃面的人真多啊。
一波又一波。
“回太后,面要一碗一碗的拉,钱要一块一块的挣,着急没用。”姜阳割下一块面团放在面案上揉,话音一转:
“所以嘛,我们不能只卖面和几碟小凉菜,要扩大规模做中餐馆。”
宋春梅和姜尚都不做声了。
支持归支持,可不敢由着他胡折腾,太疯狂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