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珠凑近一看面粉质量不赖,又去问了原因,才知道原来是米铺老板去岁囤货了一批面粉,但碰上去年年景好,家家户户都有存粮,导致粮价下跌。而且眼看着天一天天热起来,要是不尽快卖出去,天热就容易生虫子,到时候可就不好卖了。
因此才决定便宜出售,买的越多越便宜。
陈秀珠看着价格,五十斗那边人少,大部分人都是买一二百斤居多,她略一犹豫,去了五十斗那边。
五十斗就是六百斤面粉,要三两银子。
陈秀珠把银子付了,铺子伙计帮她将面粉送到驴车上,她的小驴车载重满打满算载重也就六百斤那样,这还是她的毛驴养的好,比一般的壮实。
回去的路上,陈秀珠自己步行,尽量给毛驴减少些重量,并且走一段路程她就让毛驴休息一段时间,这样走走停停,用了不少时间才回到陈家村。
她几乎天天出门,而且时
不时还满载而归,村里人早就注意到了,这会见她一口气买了六百斤面粉,一个个更是震惊的说不出话来。
就是村长家也没这么豪气啊,一口气就买六十斤面粉,简直太厉害了。
“秀珠,你买这么多能吃的完吗?”有人忍不住问道。
“这段时间大家要开始春种了,我这些面粉准备到时候做些吃食,还跟去岁秋天一样,到时候在村口摆摊,大家可要来捧场啊。”
见有人问起来,她顺便给自己宣传了一把。
闻言众人更是吃惊不已,买六百斤面粉做吃食,想想都馋人。
不少人都喊着到时候一定捧场。
陈秀珠赶着驴车往家去,不远处于氏看着她的背影,气的啐了一口,“你以为就你会做吃食卖吗?你给我等着,我也做,到时候挤兑死你!”
等到了家门,桓哥儿一见她买了这么多面粉,眼睛都直了,“大姨,你咋买了这么多面粉,这得吃到猴年马月去。”
他们家就两个人,一大一小,就是天天蒸馒头,一年也吃不上六百斤面粉啊,而且夏天雨水多,面粉容易受潮生虫子,到时候怕是还要浪费。
“这些当然不能我们自己全吃了,这些面粉除了我们自己吃,剩下的留着做生意呢。”陈秀珠一边往家里搬运一边回答桓哥儿的问题。
桓哥儿不明白面粉除了蒸馒头,做包子还能做什么吃食,小小的脑袋,大大的眼睛,装满了疑惑。
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大姨说能做生意肯定就能。
陈秀珠去岁卖快餐仗着菜价便宜,今年准备换个方式,面食能做的东西可多了,像是馒头,包子,花卷等等。
这些寻常有的陈秀珠不准备做,她准备换个新颖的。
卖凉皮!
春种时候是出大力的,等
到了中午日头正盛的时候,往往累的满头大汗,出大力的时候,吃的就多。
但往往这时候为了让家里的劳动力补充体力,做的菜比平时油水大,基本上菜上都飘着一层厚厚的油花,看着就没胃口。
陈秀珠想到推出凉皮就是反其道而行,凉皮清凉可口,到时候配上芝麻酱,蒜水,辣椒油一拌,再就着一个馒头,又香又辣又开胃的。
她是看到米铺卖特价面粉的时候突然想到的凉皮。
这个时代还没有凉皮这个吃法,这就是她独一份的生意,别人想学都学不会,要是卖的好,之后还可以往镇上销售。
而且往后天气越来越热,酷暑容易吃不下饭,到时候凉皮的销路会更好。
她一边默默计划着,一边动手和面,然后再将和好的面倒入清水开始洗面……一直到洗面的水澄清,那就得到了一块面筋。
洗面的水放置到一个大盆里静置一两个时辰,把上面的水倒掉,就能得到地下一层白白的浓稠的面浆,这就是做面皮最重要的东西。
接下来找个大的平底盘子,上面刷上油,锅里烧热水,将面浆水薄薄的在平底盘铺满,放到锅里蒸个一两分钟,出锅,晾凉揭下来就是白白透透的面皮。
依次将面浆水都蒸成一张张面皮,洗好的面筋蒸熟备用。
在调个酱汁,切好面筋和面皮,一拌,完美。
桓哥儿已经等得馋虫都下来了,他一脸佩服的看着陈秀珠将一勺面粉变成晶莹剔透的凉皮,像是变戏法一样,让人眼花缭乱的。
陈秀珠做了两份,她自己那份放了一大勺辣椒油,桓哥儿还小,他只少少的放了一点给他调了个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