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子里直掉眼泪的沈若渝,长叹一口气,总不能把这么小的孩子扔出去吧。
还能怎么办,只能养着了。
沈若渝情绪很低落,沈敬走了之后他连饭都不吃,一个人坐着发呆,陈秀珠过去安慰了几句显然没什么用。
“你要是不吃饭,身体就会受不了,你要是病了,可就等不到你沈叔叔回来了。”陈秀珠坐在他旁边说道。
桓哥儿急忙跟着点头,“大姨说的对,吃饱饭才有力气。”
“你沈叔叔不是不要你了,他信上说了会回来接你的。”陈秀珠继续说道。
“他为什么不带我走,我想跟他在一起。”沈若渝声音闷闷的说道,对沈敬偷偷离开的事情心里是难受的。
“可能他要去的地方很危险吧,带着你在身边还要照顾你,把你留在这里也是为了你的安全着想。”陈秀珠摸了摸他的脑袋,“你好好吃饭,快些长大,等长大了,你就能保护自己了,也能
去自己想去的地方。”
“你就听我大姨的吧,等长大了,我陪你一起去找沈叔叔。”桓哥儿是真的跟沈若渝投缘,他这个性子,很少对谁这么热情,连陈秀珠都觉得惊讶,自从沈若渝来了之后,桓哥儿的性格明显是开朗了不少。
在陈秀珠和桓哥儿两个人的劝说下,沈若渝终于接受了沈敬离开的事实,接受了暂时留下这件事。
陈秀珠家里又多了一个娃。
这事瞒不住村里的人,她去宋村长家走了一趟,带着沈若渝一起去的,准备给他办个领养手续。关于沈若渝的身份,只说他是个孤儿,自己在路上捡到的孩子,看他可怜所以带了回来。
宋村长问了沈若渝几句,陈秀珠早就告诉他应该怎么说,隐瞒自己的身份,不管问什么斗说不记得了,反正仗着年纪小,不记得也没什么奇怪的。
像是沈若渝这种来历不明的小孩,想要长期留在陈秀珠家中,是要村里给开证明的,也就是这个时代的户口,不然就是不明人口,将来影响上学和很多事情。
沈敬这一走也不知道多久,要是几个月倒还行,可要是几年不回来,沈若渝的身份就成了很大的问题。
这事不复杂,只要村长那边通过,她拿着村长写的介绍信,拿去县里管户籍的部门,很快就能把事情办好。
想速度快些就给点银子,不然按照程序等上十天半个月的也能办好手续。
沈若渝这个名字怕是不能用,陈秀珠怕惹麻烦,所以让他跟着自己姓陈,户籍上就叫陈若渝,平时小名叫渝哥儿。
桓哥儿和渝哥儿关系要好,两个小孩子时不时凑在一起读书认字,晚上睡在一张床上,那腻乎劲,看着倒像是亲兄弟一样。
陈秀珠平时闲暇时候看着他们两个也觉得有
趣,家里多了个小孩子,一下比之前热闹起来,她有时候会想,要是以后养着这两个孩子也不错。
七月中旬的时候,陈秀珠的木耳有了一个新进展,第一批木耳成功被她培育出来了。
看着木桩子上一个个新鲜的木耳,她激动得险些热泪盈眶。
凉皮卖了这么久,客人们基本上已经吃过,再加上如今天热,不太容易存放,通常早晨做完的凉皮,不等中午便不太新鲜了。
酒楼那边的用量明显减少,陈秀珠最近正愁着该想什么办法能继续赚钱,没想到木耳这个时候培育出来了。
这简直是她最高兴的一件事!
这一批木耳的品质不算特别好,只能算是一般,但培育出来就说明她的方向是对了,只要继续按照这个方法培育,中间再不断做些调整和摸索,很快优质木耳就能培育出来。
第一批木耳足足有二十斤,烹调之后确定口味上跟野生木耳一样好,她这才彻底放心,立马动手开始准备种植第二批。
因为有了成功经验,所以第二批她决定加大种植,后院的菜地显然是不够用的,且不说还要钟别的菜,就是全都种木耳也没多少。
这东西生长周期缓慢,通常要两三个月的时间,这个季节种植,顺利的话秋天就能收获。
地不够用,那就买地。
这地最好离家近,位置靠近水源,这样方便管理。其实她看好了一块地,但这块地不是别人家,而是周家的。
上次的事情之后,陈秀珠跟周家算是彻底交恶,两家见了面几乎不说话,周铁柱几次三番看到她都想说话,但她从来都没给好脸色。
周家的地肯定不能卖给她,陈秀珠一时间也不知道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