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接收之后也有区分对待,往往自学的那些要更加努力才能比得上一开始就受到教育的那部分学生。
像是宋青阳就是个例子,当初少学馆他是念完了,但是升书院的时候没去,只是在书院挂了个名,选择在家读书。
那几年的考试就不顺利,碰壁了三次才学乖,开始进书院,有了书院的推荐,就比之前容易多了。
这里面也有些潜规则,书院是官学,是朝廷办的,每年束修可不少钱,要是官学里面的学生没考上,反倒是在家自己自学的学生考上了,那不等于告诉其他人,以后都不用去官学了,在家自己学吧。
所以为了突显官学的优秀,基本上每年的秀才都是正规官学出来的学生。
当然了,天选之子除外,如果真的精彩绝艳到一定程度,那这些规则也压不住了,但那种人凤毛麟角,几百年都不曾出过一个,大部分人还是平常人。
渝哥儿没问题,桓哥儿年纪还差半年才到入
学年龄,她准备抽空带他们去一趟少学馆打听下,看看能不能给通融下。
想来应该没什么大问题,他们这种小地方,比不得京城等大城,上得起学的人并不多,官学还贵,每年招生都招不满,她去说说应该问题不大。
除了这件事,陈秀珠最近还有另外一件事。
转眼已经三个月过去,她该去金玉楼转转了,这段时间她只是按照约定给刘掌柜送设计图纸过去,至于卖的怎么样她真不知道,但大妞去送货的时候,她都会让大妞去金玉楼门口绕一圈,听大妞说,金玉楼里面客人每天都不少。
大妞机灵,还悄悄进金玉楼打听了一下,目前金玉楼里面最畅销的首饰是哪些,回来告诉陈秀珠。
当初说好,每个季度刘掌柜会派人来送一次账本,但这第一个季度转眼已经过去三四天了,刘掌柜那边可一直没动静,也不知道是忙的忘了还是有意的。
不管是哪种,她都该上门去瞧瞧了。
隔天她就赶车去了镇上。
去得早,街上还没什么人,她好久没来镇上了,特意早点来,顺便可以吃个早餐,镇上有一家的馄饨做的极好,煮好点上香油,撒一把葱花,那味道想想都流口水。
陈秀珠将驴车停在路边,在馄饨摊前坐下来,喊老板来了一大碗馄饨,“老板多放葱花。”
“好嘞!”
大清早的老板嗓门洪亮,晨光微熹,带着一点不灼人的暖意。
馄饨摊前没多少人吃饭,除了陈秀珠这一桌,邻桌还有一对男女领着个小姑娘,那小姑娘看着就五六岁的模样,长得叫一个漂亮,大眼睛水汪汪的,皮肤还白,即便身上穿着破旧的粗布衣裳,都掩盖不了这天生的好相貌。
三岁看到老,这样的小姑娘,长大了也是个祸水的水平,因为太漂亮,
所以忍不住多看了几眼,这一看还真让她看出来点问题。
这小姑娘漂亮是漂亮,但瞧着没什么精神,好像是生病了脸色苍白,而旁边坐着的一对男女,好像根本不关心她一样,只顾着自己吃饭。
他们是这小姑娘的父母吗?
陈秀珠觉得不像,这相貌就天差地别,小姑娘是鹅蛋脸,但那对男女都是方脸,而且眉眼之间也一点不像。
她多看了几眼,那对男女立刻警觉,目光不善的朝她看过来。
陈秀珠尴尬的解释,“你们女儿可真好看,我都没见过这么好看的小孩子。”
她这话纯属说谎,她家那两个娃,可不比小姑娘差劲,长大了也能把小姑娘迷得晕头转向那种好看。
那对男女没说什么,低下头快速吃东西。
这更让陈秀珠意外了,通常来讲,父母听到别人夸自己孩子好看,都会高兴的说几句客气话,很少有这么冷漠的表情。
“我瞧着她脸色不太好,是不是生病了?”陈秀珠原本不想多问了,人家明显不想跟她说话,她多说只会惹人厌烦。
但那小姑娘的大眼睛一直看着她,看的她有些怪怪的感觉,这才多嘴问了一句。
也正是问了这么一句,才让她对这两个人的身份起了怀疑。
“不关你的事。”男人冷冷的开口,一把将桌上的筷子放下,朝着对面的女人说了句,“我们走。”
那女人粗暴的将小姑娘一把从凳子上拽下去,拉着她便走。
就是这个举动,让她确认了,这对男女不是小姑娘的父母,哪有父母这么对待孩子的,尤其孩子还病怏怏的,当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