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这事不对劲,她趴在门口去看里面,果真看到三人都坐在椅子上,拿着笔奋笔疾书,看样子是真的在学习。
“难不成是真的转性了?”陈秀珠想不通,不过孩子爱学习是好事,她也就没打搅,让大妞做点夜宵给他们晚上饿了吃。
之后的许多天,三个孩子日日都这样,白天去少学馆上学,到了晚上回家又是学习到半夜,所有的娱乐活动都停了。
陈秀珠不担心别的,就怕他们累坏了,但不管怎么劝他们劳逸结合,他们都是一句“学馆学业比较重,等学完了在玩。”
孩子们这么懂事,陈秀珠十分欣慰,除了好好赚钱养娃,她真不知道做什么好。
于家和周家闹得两败俱伤,暂时都消停了,周铁柱受了伤,这段时间一直在养伤,也没有继续来骚扰陈秀珠。
至于村里的闲话,从来就没断过,陈秀珠已经看开了,与其为了这些事情跟他们争得脸红脖子粗,不如把精力花费在赚钱上面。
她可是有三个娃养呢,以后用钱的地方还多着。
十月的时候,第一批木耳成熟。
她是直接给各大酒楼都送了一份,去年木耳量少,只是几个酒
楼分到一些,卖的十分好,但很可惜只卖了一阵就没了,后来还有不少客人找呢。
今年见陈秀珠有货,去年用过的酒楼立刻开始订货,去年没用过的,看其他家开始用,他们也动了心,开始主动练习陈秀珠。
其中就有去年她刚开始推销木耳的时候碰过壁的那家酒楼,当时那小伙计还嘲讽过陈秀珠,今年再见面颇有些不好意思,生怕她一生气不肯卖了。
陈秀珠假装这事不存在,压根就没提起过,不是她大度,而是她没必要跟钱过不去,生意上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她卖木耳,他们需要,就这么简单的合作关系。
第一批木耳有几百斤,不到半个月就销售一空,这东西好吃,关键还能长期保存,干木耳能存一年多不坏,遇到冬天新鲜蔬菜不多的时候,这绝对是个不错的选择。
地里的木耳桩收货之后,往后天就冷了,现如今还没有大棚,不适合一年四季都培育,只能在合适的季节培育。
今年的木耳卖的好,陈秀珠打定主意,明年天暖和就抓紧种植,争取一年产出两批,而且今年有了成功的培育经验,明年可以再加大量。
她不仅是可以卖给镇上的酒楼,还可以试试去县里酒楼送货,或者再往更大的地方去,这么一想,明年这些地又不够了,还得继续买地才行。而且今年这些地她和大妞两个人都累得够呛,明年再增加数量的话,靠他们两个人是绝对不够的,所以很有必要招一批工人干活。
木耳生意暂时告一段落,卤味生意可以接着做起来,去年的客户都还在,今年接着卖也不用继续找新客户。
去镇上送木耳回去的时候,顺道去了一趟杂货铺,买了些卤料,胡老板正算着日子,见她上门来,顿时
高兴不已。
陈秀珠跟他合作一直很愉快,所以即便有其他杂货铺的人找她,愿意以更便宜的价格给她供应卤料,她都没有答应。
胡老板也是个实诚人,所以今年的价格又给陈秀珠让了一点,算是诚意。
陈秀珠这边能节省费用当然是高兴的,所以今年两人还是继续合作,而且陈秀珠今年会送一部分卤味到杂货铺,胡老板想在铺子门口增设一个卤味摊,开拓下经营。
这就类似于做她的卤味代理。
被这么一提醒,陈秀珠立刻想到完全可以在镇上开设几个卤味摊子,打着她陈记卤味店的招牌,直接做成品牌卤味。
这样以后有人想做她的代理就需要缴纳代理费,如果做的好,以后可以发展各大城市的区域代理,把她的卤味生意发展壮大。
说干就干,她立刻着手准备起来。
小摊子不能随便摆,她的意思是做成小吃车那种样子,全都统一设计,统一的招牌,连服装都要统一。
这就是做品牌效应,让人以后凡是吃到卤味,就会想到她陈记卤味店的名字。
卖木耳赚了一笔钱,加上金楼季度分红,算起来她现在也算是小有家底了,把三个孩子的学费留下,其他的她都准备用在卤味店上面。
要做这件事光靠她一个人肯定不行,还需要帮手。
正在她发愁该怎么找帮手的时候,有人敲开了陈家的大门。
这人一身青布衣裳,四十多岁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