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宰相都若有所思,卢何抚须的手停了下来:“既然如此,吐蕃要么继续盘踞凉州,明年南下,要么同意朝廷议和的条件,主动撤兵,为什么不多生产一些,等到明年与吐蕃正面作战时再拿出来?此时暴露了,日后吐蕃会不会有防范?”
不愧是老油条,一眼就提出了更好的解决办法。
李子卿冷冷的看向了卢何,果然这家伙能和太后混成一对,还真是王八看绿豆对上眼了。
她正想出声反对,温言先一步开口了:“眼下既然有了这种机会,为什么要等到明年?眼下凉州正在吐蕃马蹄下苦苦挣扎,早一秒让吐蕃退兵,就早一秒收复凉州,卢中书怎么能只顾下次战争,而不顾眼前正受难的百姓?”
一旁的宗明哲已经沉默了许久,此时也冷笑道:“可能卢中书久居中枢,早就忘了凉州是个什么样子了。”
这带着刺的话让卢何有些恼怒,但看着宗明哲如今天不怕地不怕的模样,也懒得和他争论,只是向太后拱手道:“正如太后所说,此物关系大唐国运,要用在刀刃上,此时冒险派兵入草原,或许能够逼迫吐蕃撤兵,但比起等此物多生产一些后正面大败吐蕃,收益还是有所不及的。”
太后微微点头,仿佛认同了卢何的说法。
李子卿秀眉的眉毛竖起:“治国理政,岂能只看收益?难道就不管民心了?难道卢中书对大唐这么点信心都没有吗?宁愿让凉州多受半年苦难,也不愿意让大唐早点收复凉州?半年时间,大唐足够让吐蕃再也不敢犯边了!”
主战的温言对李子卿这番话深表赞同,卢何看向李子卿:“明珠殿下是不是忘了,治国不能豪赌?若是草原奇兵败了,激怒吐蕃,吐蕃不顾一切南下又如何?”
李子卿心中的怒气值已经快满了,她想要怒吼,想要咆哮,但最后只感觉深深的疲惫:“此物是本宫研究出来的,本宫对其有信心,此次出兵草原,必然能大胜而回。”
卢何也冷笑了一声:“殿下何曾懂过军事?本官承认,殿下研制出的此物,可以让大唐从此安稳,但凡事都应该有一个过程,眼下正是大唐该蛰伏的时候,为什么要贸然出兵?”
简直是为反对而反对,把怂字演到了极致。
“够了!”温言看不下去了,“卢中书,治国不是买卖,凉州也是大唐国境,凉州百姓也是大唐子民,只为了凉州,这个险就值得冒!”
“本官也是为了大唐着想,”卢何丝毫不掩饰自己的怒意,“一切还请太后定夺。”
他有信心,太后一定会求稳,他是最了解太后的人之一,太后和他的想法,不会有太大的区别!
果然,太后幽幽一叹:“的确,若是下一次国战之时用上此物,要比现在出兵草原收益大得多...”
那一叹仿佛放弃了凉州的数十万百姓,也仿佛是放弃了李子卿。
搞了半天卢何和太后还是那样的生意人,一码归一码,你献了马蹄铁,献了天雷,该赏就赏,可该你和的亲,你也一样跑不掉。
一切都是为了大唐,说的冠冕堂皇,只是为了收益更大些,只是为了更稳妥些。
李子卿彻彻底底的对这些人失望了。
太后的话仿佛有些远,有些朦胧听不真切,温言还在据理力争,宗明哲只是面色苍白的冷笑着不发一言,卢何和太后对对眼神,一切都在不言中。
可凭什么?
“本宫不同意。”一句有些轻的话语却仿佛石破天惊,让御书房安静下来。
太后看向声音传来的方向:“你说什么?”
“我不同意,”李子卿面色平静,从角落里走出来,“天雷是我造出来的,它必须先炸在草原上。”
太后没有说话,只是看着李子卿,眼睛里不知道是什么意味,卢何开口:“没有人能否认殿下的功劳,可是为了大唐...”
“我真的听够这句话了,为了大唐?”李子卿丝毫不讲礼数的开口,把卢何的话顶了回去,“就为了求稳?就为了你们所谓的利益最大化?”
御书房众人看着有些陌生的李子卿,一时居然没人说话。
“我能造出天雷,就能造出比天雷更厉害的东西;我能让大唐现在有打赢吐蕃的把握,就能让吐蕃三年灭唐。你们信不信,如果要继续议和继续和亲,我去了吐蕃,你们会一直后悔下去?”
“放肆!”太后愤怒的拍了下桌子站起身,“不要忘了,你是大唐的长公主!怎么可以说这种话?”
“我如果不是大唐的长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