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穿成大唐长公主:我靠谋反苟命 > 第142章 出山

第142章 出山

又沿着山路走了五个时辰,等到天色微明,向二所在的全军终于是走出了岷山。

山路尽头是一个很长的下坡,走出丛林的骑兵纷纷松了一口气,太憋屈了,身为骑兵却在林子里面钻,这下总算是出来了。

下坡的尽头是一片一望无际的平原,只有在极远极远的地方存在着几座顶部积雪的雪山,另一边一条大河缓缓流淌着,站的远了根本没办法看到那些奔腾的流水里蕴含的蓬勃力量。

出了山路的骑兵按照军令开始整队,自从集结开始,连续行军五天,换了谁都会感到极度的疲惫。

尤其是在崎岖的山路上艰难行走的马匹们,此刻也在此起彼伏的打着鼻息,看得骑兵们心里又是一阵对李易的咒骂。

又花了半个时辰,总算是所有骑兵都出了山,在密林和平原交界处的山坡上,此时已经出现了密密麻麻的骑军。

李易端坐在马上,等待着手下的传令兵们在进草原前进行最后一次人数核算,他看着远方的草原,心里满是感叹。

只花了五天,就摸到了草原边上,可以算是进军神速了。

可眼下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前后两军的隔阂,比如这些天军中多出的消极声音,还有低矮的士气。

时间太紧了,李易大概也就只能寄希望于在打完第一场战事后,这些大唐边境精锐骑兵们,能多少恢复些血性。

传令兵一一归来,整个军阵完成了集结,李易身在最前方,犹豫着要不要训个话。

自古打仗都需要做思想工作,因为手下的兵并不是一个个冰冷的数字,他们是一个个完整的人。

不知兵的将领总是觉得自己手下兵多就一定能打赢兵少的对面,但战争从来都不是一场数字游戏,其中的门道,简直可以称为艺术。

李易还记得以前师父给自己讲的故事,那个叫韩信的人的故事。

他曾经对着皇帝刘邦说了一句话:韩信带兵,多多益善。

这不仅是一句成语,一句名言,它更是一句自信的豪言壮语。

自古以来,有资格说出这句话的,最多不超过十五个人,而很显然,现在的李易并不是其中一个。

他没有什么指挥大兵团作战的经验,也没有从小接受系统的军事培养,他只是有过一个师傅,教过一本兵书,还有种种机缘巧合把他推到了这个位置。

若是以往,他还能有些侥幸,带着五千个人打一场奔袭战,可以当做一场练习,一次经验的积累,一次成为名将的敲门砖,但这次不同,这次的奔袭战,关系到的不仅仅是这五千条在草原上举目无援的性命,关系到的不仅是他李易的前程,关系到的还有在长安的殿下。

所以李易的心理压力真的很大,他知道自己不能输。

说起战争,如果剥去战争的所有包装,其实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了:战争的形式就是人与人的搏斗。

如果是两个人打架,如果其中一方比对方高大,比对方强壮,甚至凑巧还练过武,那他多半可以得到胜利。

如果把范围扩大,如果两个人打一个人,只要脸皮厚一些不怕别人说胜之不武,那胜利肯定也是他们的。

如果再加一个人,那么他甚至可以让两个人上去揍对方一个人,自己在旁边坐着看就好,甚至还能喝口水,一边喝一边看,只负责指挥就行。

那如果把这个数字增加,变成一千个对一个,那对方早就逃了。

然而真正的考验,名将的门槛,也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假如两边都有一千个人,该怎样获得胜利?

也许可以把一千个人分成几队去攻击对面,但对手却可能集中所有人来各个击破,这样的情况下该怎样保证获得胜利?

做个决策就已经很棘手了,那如果把这个数字放大一些,两边都有数千乃至数万人,该怎么去打这一仗?

以眼下李易的情况来举例,他带的五千人都是人,有的性格开朗,有的性格阴郁,有的温和,有的暴躁,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方言不同,习惯不同,李易的命令他们肯定不太愿意听,迫于军纪可能会听令,但也许他们不会出全力。

而李易就要对这五千人的生命负责,要选择进攻路线,要保证五千个人能有饭吃,要考虑战马的损耗,必要时候甚至还要考虑让人去牺牲。

要是再考虑到这五千个人不同的素质和智商,这件事就会成倍的复杂起来。他们有的是文盲,有的是学过字的精英,有的是打仗的好手,有的是上阵就脚软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