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之后,在莫云提出让魏忠贤已注解的形式,将这套算法勘定发行的时候,魏忠贤便欣然接受了,这几日他便没日没夜的忙活着这件事。
有的人通过注解名著来彰显自己的学术水平,莫云就只能反其道而行之了,让名人为自己的做注解,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不过这两天莫云头疼的是关于印刷的问题,刚开始出于惯性思维他并没有考虑到这么细致,当世还没有出现活字印刷术,所以书籍想要大量发行也是一件颇为困难的事情,普遍还是需要靠抄录。
即使是雕版印刷术也仅仅刚刚开始兴起,雕版印刷的效率实在是太低了,不是传世的精品著作,也稍有人去废那个劲!
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当世的知识传播为何如此的困难,往往一些书籍都被学者们当做传家宝一般珍藏起来。
莫云绞尽脑汁从自己的记忆力搜寻活字印刷发明的过程,用什么材料做字胚比较好。
而且,这也不光是为了发行自己这本书,日后做一家出版社,也绝对会是一门十分赚钱的生意,尤其是当世还压根就没有建立起版权的思维意识来。
活字印刷术毕竟是四大发明之一,小学就在历史书里读过的,莫云尽力将自己的记忆梳理了一番,还是得到了不少东西。
毕昇的方法是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体单字,字划突起的高度像铜钱边缘的厚度一样,用火烧硬,成为单个的胶泥活字。为了适应排版的需要,一般常用字都备有几个甚至几十个,以备同一版内重复的时候使用。遇到不常用的冷僻字,如果事前没有准备,还可以随制随用。
为便于拣字,把胶泥活字按韵分类放在木格子里,贴上纸条标明。排字的时候,用一块带框的铁板作底托,上面敷一层用松脂
、蜡和纸灰混合制成的药剂,然后把需要的胶泥活字拣出来一个个排进框内。排满一框就成为一版,再用火烘烤,等药剂稍微融化,用一块平板把字面压平,药剂冷却凝固后,就成为版型。印刷的时候,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覆上纸,加一定的压力即可。印完以后,用火把药剂烤化,用手轻轻一抖,活字就可以从铁板上脱落下来,再按韵放回原来木格里,以备下次再用。
毕昇还试验过木活字印刷,由于木料纹理疏密不匀,刻制困难,木活字沾水后变形,以及和药剂粘在一起不容易分开等原因,所以毕昇没有采用。
但是在莫云的记忆里,后世又逐步使用了锡、铜来做为活字的底材,相比较而言,莫云觉得还是锡要比较好一点。
虽然在当世锡金属的价格比较高,但是锡壶、锡碗等锡制品在富人族群中并不少见,产量还是能够满足需求的。
更为重要的是,锡金属刻字比较容易,而耐久度却远高于胶泥制作的字胚。
想来想去,莫云将目光转向了何景卉,她老子是临安别驾,官方的雕版印刷就掌握在他们何家手中,莫云想要找印刷界的人才,就只有从何景卉身上入手了。
明日就要出发上京城去了,已经没有时间耽搁,莫云决定今晚就去何府拜会一番。
到了课间休息的时候,莫云就在廊道里喊住了何景卉。
“景卉,今晚有空吗?”莫云笑眯眯的问道。
何景卉闻言一愣,有些受宠若惊的样子,但还是连忙点头道:“有……有空啊!”
莫云现在毫无疑问是豆蔻班的核心人物,一举一动都吸引着大家的目光。
本来杨怀玉和杨怀英跟着莫云混,何景卉等人都没啥说的,可是没想到前一阵莫云的生意竟然将秦玉珠也吸引了过去。
实质上就成了以莫云为核
心的一个新的小团体,何景卉心里也还是有些失落的,此刻莫云似乎突然要约自己,她心里当然会有些小激动。
“那请你到玉笙阁吃饭如何?”莫云依然微笑着说道,本来是想到何府去,但是想想又觉得不合适,到了话出口的时候,变成了邀请何景卉。
“真的吗?我……我早就听燕燕说你们杨府的厨子不错,今天可要好好尝尝!”何景卉当然是答应了。
“那就这么说定了!散学后,我们一起走!”莫云道。
何景卉闻言突然凑了上来,贴近莫云的耳朵小声道:“要不,今晚我就住在你们玉笙阁吧?”
“啊~!”这回轮到莫云惊骇了,有些想不明白这些大小姐们怎么都这么喜欢往别人家里跑?
但是莫云当然不好拒绝,毕竟又韩燕燕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