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书房,令与会者不由产生了一丝与有荣焉的感觉……才怪。
蔡京面色沉着地望着刑部的两个侍郎:“为何城中的谣言还是终日不休?”
“就查不出这些乱七八糟的草书是从何而来的吗?”
经历了这么多日的心态历练,蔡京蔡大人的要求已经从抓到幕后主使,降低到消弭谣言了。
邓洵武等了片刻,见高勋没开口,便硬着头皮道:“回大人,很难。”
“一开始这些东西是一夜之间多出来的,定然是有人趁着宵禁,在城中洒下来的。”
“这几日咱们的人也让兵马司在城中守株待兔,一到宵禁就埋伏起来,想抓住那些贼子。”
“只是……那些贼人就像是得到消息一般,再也没出来过。”
户部右侍郎韩木吕一惊:“邓兄,你的意思是……我们中出了一个奸细?”
这话一出,在场众人都是一怔,目光都有些惊疑不定。
蔡京微微皱了皱眉头。
“也未必是奸细。”
邓洵武轻轻摇头:“有可能是那群贼人察觉到了风声,才不敢出来了。”
“也有可能是兵马司那边的人走漏的风声……”
“先不说最初散播消息的人。”
蔡京面色沉重:“当务之急,就是把这些乱七八糟的传言全都消除掉!”
邓洵武面上带着难色,拱手道:“大人,若没有朝廷禁令,恐怕……很难。”
不待蔡京开口,他就急忙解释道:“如今都不用那些贼人出来散播小草纸,京城中的百姓自己都开始写了。”
“这几天臣也抓到过几个写小草书的人,本以为是那晚的始作俑者,可审过之后才发现,原来那些人只是凑热闹、觉得有趣才写的。”
“而且这些人还说,本以为什么‘屠户’之类的,只是戏文里的人物,他们只是写着玩儿的。”
经他这么一说,在场众人也渐渐明白过来。
普通百姓,可能有的根本就不明白这一个个外号之后代指的人物是谁,又是什么意思。
他们单纯只是来凑热闹的。
而这些凑热闹的人在京城中又有多少?
难不成还能把他们都抓起来??
所以,没有一个禁止的章程,根本难以成事。
但问题就在于这个章程上!
若这件事不被那鲍宣闹到明面上,蔡京他们和中书省一商量,再动用点门下省的关系,也不是没可能将此政令直接发出来。
可既然此事都到了明面上,而且皇帝陛下还在朝会上明明白白地说过,传就传,难道你们比朕还娇贵不成?
这话怎么接?
所以当日的事情就这么搁置了下去。
可如今谣言又杂到了脸上,现在究竟要怎么办?
书房中一片沉默。
蔡京突然叹了口气,缓缓开口道:“看来陛下还是对之前的事怀恨在心啊……”
不用他解释,众人就都明白了。
蔡大人说的定然是之前传谣的事。
他们之中的很多人都曾亲眼目睹,甚至暗中推波助澜过……
“之前刑部以借口推脱,不惩处被抓到的那些人,如今陛下便以同样的借口推脱,就是不禁止那些谣言。”
他们或许能在暗中做动作,可终究是名不正言不顺。
“大人……”
邓洵武思索了片刻,突然道:“如今所有官员都是受害者,只要我们多联系几方人,待朝会上齐齐进谏……”
众多蔡党一怔,就连蔡京面上也露出几分意动。
说什么齐齐进谏,其实就和逼宫差不多。
只要一起联名的人够多,就算是皇帝,也不得不屈服。
蔡京一会儿轻轻点头,一会儿又皱起眉头,似乎在权衡这件事的利弊。
想了片刻后,他还是摇了摇头:“不妥。只是为了此事就大动干戈,不妥。”
“你们可莫要忘了,掀起这谣言的初衷是为了什么。”
听了蔡京的话,在场众人都缓缓点头,陷入了沉思之中。
最初是为了什么?
自然是为了那上百万亩的良田!!
是为了掀起一波强大的势头,随后反馈到朝中,让皇帝陛下在大势下服软。
或者是让严嵩与和珅服软。
蔡京见他们沉默,接着道:“诸位,我们的目的不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