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性?
如果单听这句话,其实是比较正常的,但若结合起方才的情况来,那就有问题了。
秦桧说自己没有主持经延的经验,难道蔡京就有了?如果秦桧不行,蔡京大概也不行,但秦桧还是让蔡京帮忙维持礼仪纪律。
而方才这里的秩序其实非常不错,几乎都没人再说话了,唯一制造嘈杂动静的就只有蔡京。
所以这话就很有内涵了。
你在这一个劲说话很烦人,所以请你出手帮忙,把你自己个管好了。
经延马上就要开始,您老就有点自知之明吧,不要在这瞎晃荡,给我添乱了。
文官们骂人就是这么内涵,没点心眼子根本就听不出来人家在骂你。
不过听懂了也不是什么好事,即便气的咬牙切齿,也拿他没办法。
毕竟人家是在彬彬有礼地和你对话……什么骂人不骂人的?不知道,你想的也太多了吧?
蔡京刚刚坐下,文华殿内便传来了三道静鞭声。
大家一听就明白,辰时已至。
所有人齐齐向殿门口望去,发现皇帝陛下的行驾正在一群宦官和禁军的护卫下缓缓而来。
“臣等参见吾皇。”群臣纷纷起身见礼。
“不必多礼。”
李乾下了轿子,来到正中的桌桉前缓缓就坐,一边还扫视了一眼这些大臣。
基本上都来了。
他坐定之后,百官在秦桧的指引下,又进行一系列繁杂的礼仪,随后秦桧才宣布经延正式开始。
经延并非只是单纯地给皇帝讲经,这也是创造一个交流的平台,所有在场的人都是听讲对象。
“传翰林修撰诸葛亮进讲。”
在一众大老的目光中,诸葛亮穿着一席青色官袍,从偏殿的方向一路来到了李乾前方的桌桉后。
事实上,有不少大臣都对今天的经延有些担心,在他们看来,难道就不能选一个经常参加朝会的老臣来充任讲官吗?
非要找这么一个刚入官场的新丁过来,这种人一次见这么大的场面,还不把腿吓软了?
大臣们不愿这次经延出任何意外,一切都要力求稳妥。
但不知为何,秦桧和其他几人却力排众议,坚持要让诸葛亮来。
不过所幸到现在为止,一切正常,都没出什么意外。
展书官将桌桉上的经义打开到今日要讲的那一页,随后缓缓退到一旁。
而诸葛亮向前方的李乾行了一礼后,便准备开始进讲。
但就在这时,文官们最不想要的意外出现了。
几名身着青色官袍的文官结伴,满头大汗地从南边跑了过来,刚要往经延现场撞过来,就被外围的虎贲卫被拦下了。
“站住!
”
两名虎贲卫将手放在刀柄上,满脸警惕地迎了上去。
如今满朝大臣应该都知道,现在正是开经延的时候。可即便如此,他还要往里面闯,这种行为非常反常。
如果不是这些人身上的官袍,两个虎贲卫可能已经拔刀了。
几个官员也知道今日的情况重要,但依旧急得满脸通红,非要往里面走,为首之人有些焦躁地道:“快让开,紧急军报,尔等耽搁不起!”
按照兵部的规章,只要兵部尚书在京城,收到这种级别军报的第一时间就要让他知道,就算他在小妾的床上,也得给他拽下来。
现在也一样。
这几人如果闯进去,破坏了这象征意义重大的第一次经延,以后的官途恐怕会非常坎坷,但要是现在不进去做通报,这官就直接不用做了,可能还得顺便走一趟大狱。
两害相权取其轻,这点大家还是明白的。
若是别的理由,几个虎贲卫说不定还不会理他们,但一听是军情,一下子犹豫了。
这边的吵闹很快就传到了经延现场,就连李乾也听到了动静,仰起头向外面看过去。
这时候诸位大人终于不能再装聋哑人了,一个个恼羞成怒地向外面望过去,想看看究竟是谁这么不长眼!
李乾摆摆手,示意诸葛亮先停下。
秦桧也站起身来,从百官后方面无表情地向那边走去。
“秦相……”
为首的那个兵部官员还不待秦桧发问,就涨红着脸道出了来意:“八百里加急的军情,从定颙关送来的!”
说着还从袖子中掏出了一封沾着鸡毛的信,呈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