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受学。太子太傅是前礼部尚书,徐夫子,甚是严苛,不通人情,独是对学问一丝不苟。
到了教学的重华亭,四面通风,挂了玉竹帘幕,亭外就是湖景。裴凌不禁感叹,紫垣宫真是风水宝地,设计精巧。
徐夫子坐在正当中,南风浔散身着黛绿长袍乳白内衬,袍角上翻塞在腰间的青玉腰带中,脚踏鹿皮长靴,摇着白玉骨扇,好不风流。
和他形成鲜明对比的东方弘烨高冠束发,一身朱褐色锦服,内松外紧十分贴身,正襟危坐,剑眉星目,手提玉雕狼毫笔,正在案前专注的写字。
一旁一个仙气脱俗的白衣女子也坐在案前,身着逶迤拖地白色银绣长裙,雅致的玉颜带着浅浅的笑意。颔首向东方紫和裴凌问好。
这就是东方兰,果然气质如兰。
比起众人,她们算是姗姗来迟。东方紫行礼之后,也在案前坐下。
东方弘烨注意到裴凌,微笑向她微微点头,裴凌也回礼。目光掠过南风浔,南风浔叼着毛笔,挑着眉看着她们,裴凌连忙移开目光。
“太子和朝阳公主多日不在宫内,读书可有懈怠?”徐夫子捏着胡子问道。
东方弘烨呈上一叠笔记,“学生得空时研读史鉴,记得老师讲过四书五经的儒学经典,写下历朝历代君主以儒家思想治国的成效,写作几篇感悟。”
徐夫子接过文章,翻了几页,不住点头,“太子协理监国辛苦,得空时还这般勤勉。着实令人欣慰。老夫看太子的书法也进步显著!不错。”
他转身看着南风浔和东方紫,“世子,和公主呢?”
南风浔也呈上一篇文章,只不过比起东方弘烨的就显得单薄。
徐夫子看后,略显惊讶,“世子读的是商君书?写的法家的感悟。不错,文章虽短,确是犀利。南风柱国也曾主推法家思想,不过当今是以仁治国,商鞅立连坐法,连累无辜,怨声载道。他也死于自己的商法,法度不通人情显得苛刻。”
南风浔笑道,“偶然翻到,随手几笔。夫子不必放在心上。”
“公主呢?”
东方紫窘迫,望向裴凌,裴凌无奈,知道她肯定没写。
“夫子,公主不慎弄丢手稿。但曾和奴婢谈论过,读的是资治通鉴。观历代君王功过,学习为君之道,以史为鉴,以人为镜方知得失。”
东方紫如蒙大赦,松了一口气。
徐夫子看到裴凌面生,“公主换了个侍读?”
东方紫点头,“是啊,这是我义妹裴凌,暂住宫中。”
徐夫子蹙眉,“身为公主何以要读史鉴,学习为君之道?”
裴凌也注意到自己失言了,难道东方兰和东方紫学的东西和东方弘烨不一样吗?
她解释道,“学习为君之道并非是陛下和太子的专权,身为臣子亦要学习。资治通鉴里记述了君王有创业、守成、陵夷、中兴、乱亡五类,身为臣子理应通晓为君之道,时刻提醒君王做个明主,国家昌盛不衰,才不致有乱亡之祸。”
东方弘烨和东方兰点头认同,东方紫也不禁赞叹,“正如凌儿所说。”
“这不是公主所感吗?”
徐夫子眯着眼睛问道,东方紫哑然,徐夫子拿起戒尺,走到裴凌面前狠狠拍下。
一声破空,众人皆被震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