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是咱家风头正,若不是有咱家办的这杀猪饭席面,说不准这事就埋了“哼哼,郑典也不过是借了我家的东风。weiquxs.net”一边月娇昂着脸蛋道。
“嗯,不错不错。”田婆子和小月宝儿一老一小的也直点头。
李月姐看着三人的样子,一阵发嚎,这都啥歪理。
“那仓家婆娘同王四娘呢?”李月姐又问。
“仓家婆娘没事,被责罚了一顿,没收了仓烧老米,如今已经回家了,至于王四娘,暂时还没法子还她自由的,她的事还得二爷去跟衙门打招呼,当然,她现在举报了主家,也不可能让他再回主家,那回去准没命,正好,于先生和于老夫人明天要进京里,那于夫人从江淮过来,身边只带了管家和管家婆子,那管家自要帮着于生先跑腿,管家婆子要照顾于夫人,身边倒正缺一个灶娘,于夫人也同情王四娘,便暂时收留了王四娘在身边,等案子结了,还了自由,再任由王四娘去留。”墨易道。
李月姐点点头,王四娘这也算是脱离苦海了。
“不过,仓大郎似乎有些毛病。”墨易口气一转又道。
“怎么讲?”李月姐问。
“那仓大郎先是偷了仓头的东西,倒不太在意,反倒是空廒案爆了出来,仓大郎听说后,知道个中利害关系,又听人在四处找他,他本就不是个大胆的,这日日担惊受怕的,尽有些呆傻了。”墨易摇着头道。
李月姐一愣,想着前世,月娥嫁的仓大郎,不就是个傻子嘛,难不是竟是因为这事才傻的?
第九十二章 田事
接下来几天仓家的事就成了柳洼镇人茶前饭后的闲言,看笑话的居多。
便是李月姐也没有逃过这些人的嘴,那日于夫人在席上说了于子期已经定亲,如今谁都知道,李月姐和于子期的婚事泡汤了,而李月姐,如今已是十八岁的大姑娘了,以前这十里八乡,象李月姐这么大,没有成亲甚至没有定亲的,除了那柳银翠再也没有第二个了。
李月姐如今这种情况,自落到别人嘴里去说。不过,好在大家也知道李家的难处,再加上墨易如今在河工所干的有声有色的,他管着河工一道,镇上的人使不得还要巴结一下,这样一来,说李月姐的话也不太难听,反倒是为李月姐惋惜的多,更多的是在骂于家忘恩负义什么的,反正于管事现在也不在柳洼了,而柳洼镇人对外本就齐心,才不管什么门不当户不对,又或者是别的原因,总之在柳洼镇的人看来,于家就是忘恩负义。
纯是帮亲不帮理的架式。
而对于许多大字不识一个的农人来说,心里虽然羡慕着读书人的体面,但嘴里埋汰起来那也是不遗余力的,一个个都说:这书读的越多,心肠越黑,尽是放地图炮,抹黑了全天下的读书人,纯过个嘴瘾呗。
其实私下里,还不一个个巴望着自家的娃儿能多读点书,读个出息出来。
总之这种埋汰和闲言是不必当真的。就图一个嘴巴痛快而已。
月娇这丫头这几天也是东家跑,西家窜的,然后回到家里,那嘴巴就不停歇,扒拉着听来的这些东西,那一脸兴奋满足的表情,跟六月天吃了冰酸梅汤似的。
李月姐摇摇头,这丫头,这八卦的劲道是没的救了,李月姐规劝了几次。可这丫头性子就是这般的脱跳,也只能由着她,好在她听了这些东西也只喜欢回家说,在外面只打听却不乱话,这样倒也不错。
李月姐倒是觉得于子期有些冤。
至于她自己的亲事,反正已经迟了,也就不急了。其实她心里一直还有一个坎,那便是后年柳洼镇的水患,虽然如今墨易接手了河工,河道上的一切工事都是按照阿爹的坝闸图,以及那个河渠的设计进行,水灾的隐患已经算计在内了,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重生后。人事好改,天意难违,万一最后柳洼镇仍是逃不过这一场天灾呢。
怎么着,李月姐也要带着弟妹们安全度过这一道坎再说,那以后,她就可以放手了。这便是她前世临死前唯一执念。即便是原先那对于子期的一点念想,她也从来没有放弃这个执念过。
而相比起这个,她的亲事就不那么迫切了。所以。尽管镇上人传,李月姐依然淡定。
至于那传的沸沸扬扬的空廒案,后序的进展别人就不晓得了,而仓家,那仓大郎十多天后就回来了,回来之后就关在屋里,也没见到人,不过,仓家婆娘对外传着,她家大郎已经悔过,痛定思痛,便要发愤读书,发下誓言,不考个秀才相公出来,就绝不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