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墩迟这人,她是听她小叔提过的。?d+i!n¢g·d*i′a?n^t¢x′t\.′c!o!m-破庙被抢一事,宋铭承曾私下和他们提过。当时罗云初听了真皱眉,在她看来,周墩迟就一迂书生,读书读坏了脑子,完全不知变通的。这样的人来折腾政务,日后莫要出什么事才好。
他们来到县里时,已经满是人山人海。清河县人口有一万五左右,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这么多人涌进一个县里,当真是人挤人。
“小四小四,你在哪?”
“哎呀,我的碗呢,谁拿了我的碗?”
“慢点慢点,别挤我啊。”
就在眼前,一个拉着小孩的老人被青壮年推搡了一下,幸运扶住了墙壁这才没摔倒。
罗云初从二郎手臂处往外一看,便瞧见了这景象,她皱紧了眉头,这也太没秩序了!从一进了县,二郎就将她护着,省得不长眼的人将她碰着了。
“别挤,自觉排队,若不然谁也别想拿到一点粮食!”高台上,一名大胡子的差爷大声吼道。
接着便有百来名差爷散开来维持着秩序,“这里,排成一排,你,你,你,过来,排在他后面。′微?趣-暁-税?王¢ *耕¨新*蕞·全\”
过了两刻钟左右,所有的人才排成了队,三十个木桶前整整齐齐排满了人,罗家赵家也在其中。
“周大人,两个粮仓都开还是只开一个?”一个差爷头头来请求。
周墩迟只犹豫了一下,便道,“都开了吧。”这些粮食都是给灾民准备的,迟早都要发到他们手上的,一次性发完罢,还省了麻烦。
那差爷听了,眼里笑意正浓,这下好了,家人也能多分到点粮食了。
一时之间,领到粮的人都眉开眼笑,大口给米两斗,六岁到十四岁减半,这可比以往多了一半啊。
远在千里之外,徐天明拿着驿站快马传来的信件,气得胡子都抖了,“周墩迟,你个该死的,老子头上的乌纱帽要被你折腾没了!饭桶,周墩迟敢做这事,你们都不晓得阻止的吗?我养你们这帮饭桶有什么用!”
徐天明拽着信纸在屋内走来走去,气愤不已。即便此刻自己赶回去也来不及了,这周墩迟是不是读书读傻了?真当自己是黄公在世了?
其实也难为徐天明了,他被任命知县尚未满两个月,而且县衙里也没个亲信。¢墈^书\屋/ -追?蕞_歆,蟑\結·哪及得上周墩迟这个土生土长的青河县人,虽说他俩是几乎是同时上任的,但若论在衙里的人心,的确是比较偏向周墩迟一点的。而如今他又因家母病逝而回乡操办身后事。此刻即便知道开仓放粮不妥,也鞭长莫及。他此刻只希望周墩迟那厮的不要糟蹋完他粮仓里的粮食,以便接下来应付更重大的灾情。
他活了这么些年了,一直都是协理主持一方政务,对气候这一东西也略懂一点。遂他才会压制着,迟迟不肯开仓,不到关键时刻坚决不开仓,此刻用完了粮食,之后的几个月怎么办?奈何如今却被一个县丞坏了事!他此刻只希望老天爷赏脸,别再下雨便好。
第89章 圈地行动
众人分得了粮食,陆续回家了。一路上有说有笑的,那气氛比过节还热闹。
“嘿,李二哥,分得的米不少啊,你们一家七口,分得了十一斗米吧?”
“黄三,你家也不错啦,一家五口都得了八斗!”
“是啊,省着点,十一斗米能吃两个月了。”就不知道吃完这些米又能吃什么了?
“愁啥?哪回闹灾,官府不是发两三回粮食的?”
“可是咱们青河县粮仓的粮食不是发完了么?”
“他们会从南方掉来粮食的,哎,这是官老爷烦心的事,咱们只管领粮便是。”
“也是。”
罗云初跟在众人身后,听到这等盲目乐观的想法,心里暗暗发愁。现在举国上下不少地方都闹了灾,据宋铭承说,南方似乎更严重,哪里有粮支援别人?但她这种想法只能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和二郎说说,和亲人说说。根本就没法拿出来公诸于世,情况都如此了,说了也不会有人信。信的,内心有忧虑感的,根本就不必她来劝。
“咋啦?”二郎见她不说话,以为她不舒服,忙将她手上的东西拿了过去。
“没事。”罗云初笑笑,示意自己没事。
旁边大郎仍在可惜家里有几人没来领粮,无端少了六斗的收入。二郎倒无所谓,小于五岁的孩子都不发粮,饭团和汤圆根本就不必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