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臣闻大王每日处置朝政都要到半夜时分,此为大损身矣,为了大王的王体安稳,为了我大秦昌盛千秋,还请大王议定太子储君,让储君监国理政,于此可为大王分担繁劳政务。”
此话一落。
朝廷上许多人立刻明白了过来。
显然这又是哪一个公子的支持者乘着如此捷报大喜的日子来上奏。
“臣附议。”
“长公子扶苏,仁厚纯良,可担大任。”
“如若扶苏公子为太子,必能够为大王分担朝政。”
“我大秦强盛,太子储君之位却悬而未决,于此恐国本不稳,臣觉得大王可早立太子,可定大秦国本民心。”
紧随着。
一个个的朝臣纷纷开口。
而王绾则是静静的看着,老脸上也有几分期待嬴政的答复。
显然。
这一次或许也是他主导而为。
趁此机会,再提议立扶苏为太子储君。
也是再试探嬴政的心思。
“该死。”
侍奉的赵高心底一冷,充满了忐忑。
这么多朝臣响应,如果得逞了,胡亥就没有机会了。
当即。
赵高看向了朝堂上支持胡亥的一些朝臣,隐晦的打了一个眼色。
顿时。
那个朝臣立刻会意。
“启奏大王。”
“臣以为现在还不是议定太子储君的时机。”
“如今大王正值于春秋鼎盛,正值于壮年,如此就议定太子给予天下人来看不是什么好事。”
“臣以为。”
“大王可继续考校诸公子,再行议立太子之位。”
“臣附议。”
“太子储君,国之重本,万万不可草率了。”
“大王诸公子之中,扶苏公子虽为长,但却并非最贤,还需大王慎重决断......”
顿时。
胡亥的支持者,乃至于还有其他少数其他公子的支持者也纷纷开口。
整个朝堂上顿时吵闹了一团。
但这吵闹全部都是文臣,少有武臣开口。
王位之上。
嬴政冷漠的看着朝堂上的吵闹,并没有动怒。
“可笑啊。”
尉缭看着这些同僚的朝臣争吵,心底暗暗一笑,却是摇了摇头。
只有他们少数的几个人知道,无论是公子扶苏,还是胡亥,又或者公子高,其他公子,在嬴政知道赵玄是自己儿子的那一刻起,他们就已经失去了成为太子储君的机会了。
论德行?
论能力?
论功劳?
哪一个公子能够比得上赵玄?
他们的吹捧,他们的支持,一切都是太过想当然了。
“大王心中早有所定,他们此番倒是如同小丑一般。”尉缭心底一笑。
带着一种看戏的姿态,静静的看着,也并不去打扰。
有他这种心态的在朝堂上也还有不少人,例如冯去疾,冯劫两兄弟,还有李斯。
显然他们都是未曾参与党争的。
朝堂争吵持续了许久。
终于。
嬴政开口了:“都给孤闭嘴。”
一股无形的威压让整个秦王殿瞬间安静下来。
那些争吵的朝臣纷纷躬身一拜,惶恐道:“大王息怒。”
“当初,孤说了。”
“是否立太子,是否立王后。”
“那是孤的事。”
“孤何时立皆随孤的心意,任何人不得干涉。”
“怎么?”
“你们想操纵孤?”
嬴政目光扫过,声音无比的冷漠,带着一种深入人心的告诫。
“臣等不敢。”
“大王息怒。”
群臣都惶恐无比的道。
“大王心中还是悬而未决。”
“唉。”
王绾心底叹了一口气,有些无奈。
不过。
君王之意,他不可违背,除了试探君心外,他也无可奈何。
因为王位之上的秦王政根本就不是如赵偃,如其他列国君王那样容易被操纵的。
若是连嬴政都能够轻易被朝臣操纵,那他也不会开创一统,开创千秋大业之功了。
“启奏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