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一只鸡和鸡蛋,让赵大娘给您做做吃,补补身子,这是社员的一点心意,我们该上班了,晚上再来看您?”金凤的母亲再三说谢谢社员们,送高队长他们出了门。
郭淑英给金凤的腿上消了毒,打了消炎针,金凤的母亲也没提回城的事,看见老队长和社员们那样热情,看见青年们那么愉快,吃饭都那么香,她心里轻松多了,金凤不得不陪妈妈休息了半天一夜,伤消肿了,金凤走路不再那么困难,她带着母亲来到鲍秋河边,河水静静的流淌着,那些喜鹊在树上喳喳的叫,还不时的落在金凤的母亲跟前好像欢迎金凤的母亲到来。远处传来歌声,欢笑声,蓝蓝的天,清清的水,新鲜的空气,金凤的母亲精神气爽,她迎着朝霞,显得更庄重,更年轻,红润的脸上带上了笑容。
她们来到苏小刚的墓前,松柏长青,镏金的墓志在太阳下闪着金光,金凤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小刚为了农村的建设,他走了,临走时他只向我招了几下手,他走得匆忙,什麽都没有说,他离我而去,妈妈啊,我忘不了小刚啊?只留下墓碑和这条渠,这条渠是苏小刚汇制,亲身参加开挖的,在数九寒天三千名青年,奋斗一个月胜利完成,县委为纪念苏小刚命名为‘青年渠’每逢我看见这条清清渠水,小刚的墓碑,我是多么的爱他。”金凤抚摸着墓碑,眼泪洒在墓碑上又说:“我和小刚发过誓,志在农村,死在农村,妈妈,我能离开这喜鹊台吗?!”金凤的母亲没有说话,再小刚的墓前鞠了三个躬,含泪默哀了三分钟。他折了松柏枝敬献在苏小刚的墓碑上含泪说:“小刚伯母来看你来了,孩子,你走的那么远,伯母啥时再看见你啊!泪水滴在地上,金凤含着悲痛,拉起了母亲为母亲擦着眼泪说:“妈妈小刚没走。在喜鹊台的社员的心里!”金凤指着那鲍秋河岸说:“那地方,是小刚走的地方,我要和他一起走,我跳进这鲍秋河,是高队长在水中救了我。他是我的恩人。他像父亲一样的待我,他没有儿女他一个人生活,他热爱集体,他把我们当成自己的女儿,妈妈,我离不开喜鹊台啊!”金凤指着青年渠边指着那清清渠水说:“我思念小刚,我离不开小刚,我要去陪小刚,我跳进这青年渠,是红卫哥救了我,他安慰我鼓励我,走小刚的路,扎根农村,完成小刚的遗愿,从那时起,我有了希望,有了新生活,妈妈,我真的离不开喜鹊台。”
喜鹊台的恩恩怨怨在金凤的生活道路上,谱写着新歌,感人的、辛酸的,让金凤妈妈的泪水流了下来,她的脑子里想起小刚和金凤的那些事,泪水滴在喜鹊台土地上。金凤不想在妈妈面前流泪,可怎么忍得住呢?娘俩流着泪为小刚默哀。妈妈的泪水流在小刚的墓碑上,金凤为妈妈擦干眼泪,金凤的妈妈抱住金凤说:“妈妈支持你,金凤不回城,”离了母亲的孩子,怎么不亲近。金凤抱住了妈妈,金凤把建设杨水站,农田改造,办工厂等事告诉妈妈。娘俩把喜鹊台的一草一木都看遍了,清清青年渠水向东流,静静的流。
晚上,喜鹊台的办公室里,坐满了青年人,金凤的母亲,高队长,参加了青年会,红卫,金凤主持会议,红卫说:“会议的中心是讨论喜鹊台向何处去,金凤作发言。”金凤说:“我们来到农村,了解了农村,农村的艰苦,困难我们都克服了,我们没有掉队,任劳任怨,我们在苦干,能改变农村的面貌吗?由穷能变富吗?只有机器化、电气化才是根本的出路,我们要赚钱,办电、买机器,千方百计的去赚钱,去挣第一桶金。过去农民干了几辈子,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连城里都没去过,可还是没饭吃。我们要穿新鞋走新路,我们按毛主席说的办小工厂。”大家齐声说:“好、好。”小屋子里充满了欢笑声,金凤的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