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事我都办,对不起。”金花责备自己说:”我以为三轮车比自行车好骑,哪知三轮车像倔驴不听话。二人虽然吓了一跳,但有惊无险,心里还是安定,呆了一会平静的心露出笑容,福生骑车,金花推车,愉快的心情满载着电线高高兴兴的跑在马路上,
福生、金花来到天津北站,福生送还三轮车,办了发货手续。二人才安心的坐在候车室的板凳上。福生没敢坐在金花的身边,坐在另一条板凳上,是因为候车室里人多,还有警察。王金花过去拉过福生,让她坐在一条板凳上。告诉他这是候车室。不是生产队。一条板凳像电线一样传递爱情,他们没有说什么,但心里有说不出的快乐。
检票员大声喊,去喜鹊台的旅客,请检票上车。福生和金花上了火车,在一声长笛声中火车离开了天津市,向喜鹊台驶去,没去过天津的金花开了心,为喜鹊台装电灯亮了起来做了第一件事,她和福生有了新的认识,他爱她了。福生在金花面前也自然的很多,他们第一次合作就胜利完成任务,俩个人不时的唱着小曲‘逛新城’。
正文 第十四章
更新时间:2011-12-30 17:12:54 本章字数:3267
办电最大困难是变压器,县里没有指标,等指标需要一年半载,变压器太紧张,没有变压器那咋办?金凤想起了自己的舅舅在山西省阳高变压器厂,叫李胜远,部队退下来在山西变压器厂任党委书记,我去求舅舅帮忙。在队委会说了情况。高队长哈哈大笑的说:“车到山前必有路,大水茫茫还有船,天乙贵人人间有,四面八方求支援。这是一条古语,好啊,金凤你去找你的舅舅求援吧,希望在你成事在天。毛主席派来青年,天助我也,金凤你自己去,虽然这社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但我还不放心,让红卫跟你去。保卫金凤的安全非你莫属。”狠狠地抽一口旱烟,眼睛看着红卫,金凤一笑说:“红卫我们一起去啊,我也踏实。”红卫点点头。高队长吐了一口烟说:“好啊!摇头不算点头算就定了,早去早回。”
红卫和金凤来到天津东火车站,连夜去山西阳高,繁星点点,布满天空。夜色茫茫,笼罩大地,黑乎乎的村庄,一闪一闪的车站,飞驰而过。第一次出远门的红卫和金凤,在车窗前探出头,看那祖国的大好江山,列车员过来关好窗户说:“外面风大,注意安全!”但他俩舍不得离开窗户,互相指点沿路的夜景。“北京站到了,停车十分钟!”列车员大喊着。红卫和金凤多想看一看,英雄纪念碑,伟大的毛主席画像。时间不许可啊,他俩站在站台上,举起拳头齐说:“毛主席您放心,在广阔的天地里。磨锤滚打奋斗一生,为您老人家争光!”一声鸣笛,火车缓缓的驶出北京站,金凤第一次和红卫在一起,和志同道合、勤奋向上的情人在一起,救她、爱她的人在一起,她的心舒展开了,向开放的花朵,她依在红卫的胸前睡了,甜美的睡了。红卫看着这城里的姑娘,爱他的姑娘像一团火暖他的心,他抱紧金凤,甜睡在列车上。经过一夜的奔波,早八点来到山西阳高,塞外的秋天,树叶落了,在微风中寻找自己的住处。光秃秃的黄土地上,点缀着成群的牛羊,在高高的山上,盘延着万里长城,像一条巨龙奔腾在白云山峦之中,旭日东升,满山遍野一片红,大好河山,祖国,好美啊!静悄悄的火车站,几个调度员忙碌着,还有火车的嚓嚓的叫声。下车的人告诉他,离县城还有五里,变压器厂就在那里。寒风凉意不得不叫他俩牵起手,奔跑在去县城的大路上,在去县城的路旁,有一个面馆,门前的大牌子上写‘山西风味大碗刀削面’一夜未吃饭的红卫和金凤真的饿了。走进面馆,馆子不大,倒也干净,没看到暖气,屋里很暖和。一个姑娘笑着迎了过来。背起了毛主席语录说:“海外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欢迎您两位,您要几两刀削面?”红卫风趣的说:“一斤盛两碗”金凤坐下,靠在墙上,暖暖的墙温暖着她。一个师傅手握长刀上下翻飞就见面条飞进沸腾的锅里,姑娘用盆子大的两个蓝花碗,半斤刀削面像鱼一样的畅游着,一大勺子醋和撸子放进碗里,酸气充满了小屋。红卫和金凤不管那些,厚厚的刀削面,酸酸汤下了肚,每个人头上冒了几滴汗珠,真的别有一番风味。饭后,金凤摘下了留言本,写下“碗大墙热醋也多,碗中高汤随便喝。黄土小镇风情好,姑娘笑迎天津客。刀削面厚有特色,酸甜麻辣好暖和,山西人和风光好,阳高处处留游客。”落款天津知青。姑娘接过来看了,笑了,用山西小调风趣的唱了起来。红卫、金凤心里好高兴,我们的祖国到处有歌声,到处有春天。
在面馆姑娘的指引下,红卫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