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红卫,筹建拔丝厂的工作开始了。这没头没脑的工作先由哪里开始呢?红卫和金凤彻夜难眠,和高队长,青年们商谈,想办法,还是福生把六零六厂是专门拔丝的生产厂和齐科长的热心的帮我们办电的事细说一遍,我看齐科长能帮忙,大家说对:“有道理。”
第二天,红卫和金凤找到供销社的王金花,把喜鹊台要办拔丝厂,商量去天津再联系一下他的表兄齐科长是否给支援,提供技术和旧设备的事和金花说了。王金花拉住金凤的手高兴的亲了一下说:“金凤,你想得太好了,毛主席说有条件的生产队可以办工厂,我们就落实,喜鹊台一定会富起来。”拉着金凤、红卫就找吕主任,吕主任高兴的答应了这件事。还说有困难一定来,能帮忙的尽力帮。吕主任说:“金花,你安排安排,就去!”
金树生在喜鹊台看女儿很高兴,惦记的心放下了,第二天乘汽车回到家中,向老伴一一的汇报了看女儿的心得和感受,把社员赠的诗挂在正中墙上“工农一家亲,送女到农村,身受风寒苦,换来农村春。恩情难相报,农友敬亲人。”金凤的母亲看了,伸出大拇指笑着说:“农民也会写诗了,全是我女儿教的。”“哪里啊,都是毛主席教的。”金树生纠正她的话。金凤的母亲大声说:“全是我女儿教的”金树生笑着说:“是,是!”
“我的女儿金凤啊,撒手的凤凰,飞不回来了,天天扎根农村,农村干一辈子,我们都老了,谁来照应,远在天边,身边无亲人,苦了我们。”老伴一边唠叨一边掉下眼泪。金树生安慰老伴说:“古有花木兰征战沙场,今天就叫金凤在农村闯一闯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呼。”金凤的母亲没正眼看他说:“大文盲,还之乎者也,现眼死啦。”
经过高队长的推荐,志和会说心眼转变得快,拔丝厂可以叫他当业务。金凤和红卫很同意,这次去天津就叫志和一起去,金凤,志和,金花一起去天津金凤的家。
金凤的母亲看见女儿来了,高兴地喊“女儿回来了!”把三个人让进了屋,金凤就把来天津的目的细说了一遍。金树生喜出望外连声说:“太好啦,你们去,我在家里等你们的好消息。办拔丝厂有救星了。”
金凤和金花,志和来到六零六厂招待处,门卫老远的就看见了金花,高声叫金花:“来找齐科长吧,又为家乡办好事啊?”门卫把大家让进招待室,拿起电话联系齐科长,放下电话说:“齐科长一会就来!”一会,齐科长来了,把大家让进了招待室说:“有事求表兄,说吧,我能办的一定办。”齐科长很干脆的回答。金花就把喜鹊台办拔丝厂求购旧设备的事。告诉齐科长。齐科长皱着眉头说:“这事不是我不管,旧设备都是部里调来调去,厂里没有权利。”说完低头在沉思中,金花对表兄说:“天津市里我们人生地不熟,哪里去找啊,你就帮忙吧,乡亲们办厂心气很高,把希望都寄托在你的身上。”齐科长说:“金花、金凤你们先回去,我支持你们,我想办法就是了。”金花着急的说:“时间长了我们可等不起啊,表兄要抓紧啊。“金花你放心,家乡的事有谁不惦记啊,明天听我的电话。”
金凤和金花,志和辞别了齐科长回到金凤的家,吃过中午饭大家议论这件办拔丝厂的事,金树生说:“好事啊,金科长答应了这件事,准成,大家放心好啦。”这一夜真难熬啊,时时刻刻想找齐科长的话,盼齐科长的电话。
第二天三个人眼巴巴地坐在公共电话机前等齐科长的电话,时间一秒一秒的过去,着急一秒一秒的增加,金凤的眼都离不开电话机,他们的心情越来越紧张。八点,九点,十二点,急的金花满头是汗,按着电话机。表兄咋没来电话,事情没有办成?心理猜想着。忽然,电话铃响了,金花接了电话,是表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