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离京景城,皇极殿。
休朝多日的离皇破例召开大朝会。
宫中传出圣令。
明令文武百官,皇亲贵胄尽数到场,不得缺席,有滋国体的大事宣布。
神圣历三月二十,即离朝神武二十八年。
虽然天色才刚刚泛白,离京景城城里的士官大夫之家已是灯火通明,从上一次离皇召开大朝会已经历时三年有余。
自从离皇黎伯安登上皇位,改元神武以来。
天下风调雨顺、吏治清明,原本逐渐衰落的离朝在他的手上得以再次兴盛。
逐渐强大起来的离朝,开始扩张,兵锋锐足。
这些年东征西讨,平定叛乱,扬威东洲南疆,国泰民安,物阜民丰。
所有的臣民都觉得盛世之兆,已悄然来临。
离皇黎伯安如此的英明神武,政绩斐然,也是令越王黎伯川和原本的南王黎伯尧最感到绝望的地方。
不管是政绩,功业,还是德行,黎伯安都无可指摘。
这让他们根本没有反抗的余地,只有束手。
而且,华夏血脉的老百姓自古以来都是最实际的。
他们不会去管你是怎么得来的皇位,偷也好、抢也罢,哪怕杀兄弑弟、屠戮宗室,都没关系。
辛勤耕耘的这些老百姓不需要一个道德完美的圣人,他们需要的是一个能国家富强,让所有人都吃饱饭的皇帝!
虽然黎伯安能上位也是因为他的父王残暴不仁,多年为了统一的大业,穷兵黩武。
让多数人都流离失所,可是战果却积年无成;
也是因此,当时还是处于太子之位的黎伯安才能携大势,强行逼迫他父皇退位。
对于百姓而言,离皇有多大的志向他们并不管。
在东洲这片大地上,人人练武,各个都有手段。
心怀武力,而杀心自起,既然皇帝让百姓没饭吃,那就造皇帝的反!
你有多大的丰功伟绩,都跟百姓没关系!
黎伯安让百姓吃饱饭,他们就跟着黎伯安干,至于黎伯安喜欢干啥也都没关系!
老百姓就是这样,质朴而现实。
这也是黎伯安近些年可以逐步蚕食禹国,楚国部分领土却不会像他父皇一样受到大多数人抵制的原因。
如果照着这个势头在持续下去,要不了多少年,离国的国力将会大大的超过禹国与楚国。
到那时,他再完成他父皇未能完成的宏伟目标,将不再是难事。
黎伯安很有信心,也很有耐心。
东洲已经分裂一万多年,隔离的太久了,非一朝一夕能统一的,需要的时间太长。
但作为强者,他有的是时间。
黎伯安清楚的知道他的优势在哪里。
在云梦大陆,只有自身的强大,才是最根本的底气。
因此在继位之初,勉强安抚各方情绪之后,缓慢发展生产,让饱受战乱的离朝休养生息,缓了好大一口气。
直到九年之后,才亲自出兵征伐南疆不臣,携煌煌大势一举扭转了进八十年来的颓势。
直到他实力越来越强,前些年居然还打赢了实力最强的禹国,亲手重伤禹朝皇帝,也令他振奋不已。
并且他还突破了限制数十代先皇的壁障,单论武力他已然可以向着太祖太宗看齐。
繁花锦簇之下,他只觉得祖辈的统一,有很大的机会在自己身上实现。
他清楚的知道自己如今的成就基石是什么,是百姓,是自身的实力,因此他继续减轻赋税,提高实力。
可境界每一品都如同天堑,提升实在是太难了。
但他是耐得住寂寞之人,亲征南疆之时受到不明势力的围攻。
虽然令他失去了人道的能力,但也让他的心少了很多的杂念,也是因此才顺利的突破。
一饮一啄皆有因果,得到与失去的代价也不是一句就能讲清楚。
突破之后,他彻底迷失在境界的奥妙之中。
朝堂之上继续修养生息,厉兵秣马,藏富于民的政策;
深宫之中,黎伯安自己则苦心修炼,争取达到更高的境界。
境界的每一步突破都千难万难,黎伯安突破之后的喜悦,渐渐适应了突破之后的每一步精进的困难。
直到从皇后之处闻道了一种神香。
传说中说是蛮荒时代神灵修炼之用,可每个接触的人用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