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仗义每多屠狗辈
平阳县,疗养院小区。
跟白崇礼老人一样,刘春兰老人的愿望也是多活几年,努力把孩子们养大。
作为一个重生者,在赵文牧眼里他们的生活无疑是苦难的,可他们却甘之如饴,他们的每一个愿望从来都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孩子们!
等孩子们长大成人,他们早就老了。
这辈子根本没机会享受到孩子们的孝顺,即便这样,他们仍然无怨无悔。
或许单单考虑对整个社会的总体贡献,赵文牧要远超他们,甚至一些私德有缺的资本家,其对社会的整体贡献也要远大于他们。
但人生价值从来不是这样计算的。
像他们这样纯粹的人,一心奉献的人,是现在社会的活圣人,他们的事迹、他们的精神是能在长久岁月中不断激励后人的。
从这一点来说,赵文牧自觉没有与之相提并论的资格。
因为他从来就不是一个只会奉献的人。
他的所有努力,首要出发点仍然是让自己和亲人过得更好。
在满足这一前提条件下,他才会尽力为民族、为人们做一些好事儿。
白崇礼老人把这些信件给他看,自然是存了心思的。
“小赵...”
老人欲言又止,他把这些信拿出来就是想让赵文牧帮助一下刘春兰。
同时他也知道,赵文牧只要看到信,就不会无动于衷。他知道眼前的年轻人是有一颗兼济天下之心的。
正因为这样,话到了嘴边他反而说不出来了。
“白大爷,您放心,有我在呢!”
正是在这次交谈后,赵文牧开始了对刘春兰的资助。
每年他都会通过白崇礼老人给对方汇去一笔钱,金额不大,差不多刚好够孩子们的生活、学习开支。
只有在一些孩子面临大额医药费支出的时候,他才会额外汇一笔钱。
按照赵文牧的要求,刘春兰只知道是一位姓赵的先生资助了孩子们,却不知道具体是谁。
不过她隐隐有些猜测。
毕竟只要关注平阳县的一些消息,就不难知道赵文牧这个人。
她每年都会写一封信,对赵先生表达感谢,然后说一下孩子们过去一年的情况。
赵文牧刚刚收到的信件就是这样。
看着手里的信,他顿时觉得心情很好。
两个最大的孩子都考上了国内顶尖的名校,至少说明这两个孩子是有认真学习的。
对于两个孩子来说,在目前阶段好好学习考上好大学,就是对刘春兰最大的报恩。
他们能做到这一点,说明至少不是白眼狼。
赵文牧其实不太喜欢这种直接资助他人的行为,他更倾向的是推广小龙虾、温室大棚这种带着大家一同致富的方式。
只有自救者、自强者才配得到他的帮助。
如果不是敢闯敢拼、踏实能干的人,有谁会主动去养殖小龙虾、建设温室大棚,这些都是需要一定的胆气和毅力的!
赵文牧愿意带着这样的人一起前进。
一味施舍,最终培养出来的很可能是一事无成的废物或者升米恩斗米仇的白眼狼。
赵文牧记得前世就有这样的案例。
某胡姓艺人资助了一个小男孩,结果这个本来很自立的孩子渐渐变得游手好闲,拿到钱就去打游戏,天天不务正业,最后这位艺人干脆不再资助他。
歌手丛飞曾经资助了几十个孩子,但是在他因为生病生活困难的时候,有些孩子不但不知道感恩,反而还要抱怨他停止了资助!
丛飞的妻子则丧命于三个小可爱孩子的一场恶作剧!
丛飞夫妻的经历让赵文牧决定绝对不会直接资助任何一个人!
所以他选择的是资助刘春兰,却从来不跟刘春兰的孩子们接触,因为刘春兰不会让她失望,这样一个活圣人无疑是懂得感恩的。
至于那群孩子们内心里到底把他当做恩人还是冤大头,与他有什么关系吗?
他不在乎回报,但也不想看见人性的丑陋。
孩子们毕竟不是成年人,他们的首要目标是健康长大,好好学习,所以赵文牧那套只救自救者、只帮自立者的原则肯定是不适应的。
将钱交给刘春兰、白崇礼这样的老人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其实刘春兰的孩子们还真的不是白眼狼,就好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