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王鹏君的注意。
“你拿我的拜帖去找舒城县县令,让他们配合抓人。”人生地不熟,没有地头蛇配合,别说抓人了,找人都要找老半天。
王鹏君安排人把镖师的尸体收敛好后,连夜审讯山寨的盗匪,凡是参与袭击镖局的盗匪一律处死、并且枭首示众,剩下的则交由庐州府府衙审判。
天亮后,王鹏君领着人直扑舒城县。
因为征税的缘故,南直隶各县县城都有锦衣卫坐堂,所以王鹏君领着人赶至舒城县县城时,驻扎在舒城县的一名小旗已经等在城门口。
“舒城县小旗牛景平见过大人。”牛景平原是南城百户所的一名校尉——王鹏君崛起后,南城百户所的锦衣卫也跟着步步高升。
“郭震戎呢?”
“大人,抓捕时出了意外,折了一名兄弟,而且让贼首跑了,郭大人亲自领着人去追了。”
王鹏君领着人沿着郭震戎留下的记号一路尾随,一直到河南境内都还没有追上郭震戎。
袭击山寨,先登营无一人伤亡、结果抓人时却折了一名兄弟,郭震戎显然是动了真怒,所以不管不顾追到河南境内去了。
王鹏君迟疑了一下后,也追了过去——南京锦衣卫进入河南抓人,肯定会引来文官弹劾,但只要不折腾出太大的乱子,就不会给王鹏君带来危机。
王鹏君已经命人押送一百万两税银赶往京师,看在钱的份上,崇祯也会帮王鹏君挡掉一些小麻烦。
清风寨大当家是老江湖,而且多次进入河南避难,所以在河南也认识不少江湖上有头有脸的大人物。
郭震戎穷追不舍,大当家自然要找江湖上的朋友救命,但没想到点子太硬——大当家一路逃亡、郭震戎一路追杀,破了三个帮派、六个山寨、两个武馆。
郭震戎连挑十一家堂口才成功斩杀清风寨大当家,完事后的郭震戎第一时间便往南直隶赶路。
郭震戎的举动激怒了河南江湖上大大小小的绿林好汉,不少德高望重的大人物纷纷串联、准备伏击郭震戎。刚开始这些人不知道轻重,纠集了一些人便以为能斩杀郭震戎等人,结果自然吃了大亏。
“大人,匪徒准备在罗山县设伏。”跟随王鹏君而来的先登营,有一些人本就是南直隶的江湖人物,这些人在河南也有自己的门路。
“这世道都乱成什么样了,竟然敢堂而皇之呼朋唤友围攻锦衣卫,这里的文武百官真的是废物。”王鹏君闻言满脸不屑。
“大人,要不要派人回去叫人。”赵二倒不是怕死,而是为了确保王鹏君的安全。
与其坐而饥死,何不盗而死——这就是河南的现状,河南由于没有出现闯王高迎祥那样的反贼,所以整体局势可控,但小股反贼却遍地都是。比如信阳鸡公山的红娘子,便聚众上万人。
蚂蚁多了也能咬死大象,先登营在厉害,也才仅仅三百人,若万一出了意外,赵二万死难辞其咎!
“对付几个反贼,那里用得着求援。就让河南的军队见见我们锦衣卫的威风。”王鹏君此举倒不是自大——此时的义军,即便是闯王手下的反贼,面对精锐边军、也没有什么还手之力,更别提这些杂牌反贼了。
在王鹏君看来这是一个机会,崇祯赐给南京锦衣卫先斩后奏之权,朝野上下都是不服气的,如今即然有机会、那就给崇祯长长脸,让文武百官见识一下什么是真正的强军。
这种野外正面对决的战争,胜负主要由五个因素确定——个人战力、士气、装备、人数、战略。人数是反贼那边占优势,其它四个方面则是锦衣卫占优势。而且反贼并不知道王鹏君的存在,所以王鹏君是伏击的一方,在战略上处于压倒性的优势,足以弥补数量带来的劣势。
古代军队的战力大多来自于军阵,战场上大家人挨着人、彼此结阵,这样既能彼此带来安全感、又能安心的接收和执行将官传来的命令,一旦军阵被切割、士兵就会恐慌。
慌乱中的士兵、即便接到将官的命令也无法安心执行,这样的状况下,士兵往往会四散溃逃,根本无法发挥出军队的战力。反贼和边军对阵时,边军之所以能以少胜多,就在于边军能够迅速打散反贼的军阵。
夜袭和伏击能够以少胜多,也是类似的道理,士兵一旦无法着甲结阵、便会四散溃逃,想不败都难。
“各位都是来自天南地北的英雄好汉,都是不喜欢被约束的人,但蛇无头不走、人无头不群,为避免出现混乱,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