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藏七百人左右,已经来了五百余人,即便还有伏兵、也翻不起什么风浪。
“进入火炮射程了、要不要射击。”
“不用,在等等。”对方是骑兵、跑得快,若是把他们吓跑了,反而得不尝失。
伏击的地方是一处小山谷,两边的山虽然不高,但也足以阻挡骑兵的冲击,所以石头准备等距离足够近时在发动攻击。
海盗带来的火炮是佛郎机大炮,有射速快、散热快的优点,前三炮的发射时间不足二十秒。
骑兵快进入火枪的射程时,佛郎机大炮的炮弹如同一条巨龙一般砸向后排的骑兵,由于骑兵的冲击速度快,郭震戎发现火炮时、前排的骑兵已经进入火枪的射击范围,一轮火炮、一轮火枪,二十多名骑兵倒在了地上。
郭震戎气得肝胆俱裂,本能地便想后撤、但片刻之后立即选择了强攻。靠近后,火炮失去了作用,但火枪兵的威力却开始增加!
骑兵散开冲向火器兵的阵地,弓箭手不断抛射攻击火器兵,郭震戎带头冲到山坡下后、立即下马朝山坡上的火器兵发动攻击。
退回来的盗匪由上而下发动反冲锋,试图给火枪兵争取时间。
与之前在南直隶剿匪的锦衣卫相比,先登营的战力要强一大截,所以即便充当步兵,先登营的单兵战力也远强于那些盗匪余孽。这些盗匪余孽大多和锦衣卫交过手,他们原本以为这些锦衣卫和之前的锦衣卫差不多,所以并没有畏惧之心——在这些盗匪余孽看来,即便不敌,也能给火枪兵争取足够的时间,但结果却是一触即溃,先登营如同杀人机器一般瞬间冲破盗匪余孽的围堵。
若是大明的火枪兵,这个时候就已经乱了,但这些海盗依旧在沉着的装填火器。
骑射手不断抛射,下马的锦衣卫则四处散开冲向火枪兵的阵地。
双方都知道败则死,所以皆悍不畏死!
这场大战持续了半个时辰,虽然锦衣卫最终获胜,但损失了一百多匹战马,阵亡六十七人、重伤四十六人,剩下的皆受了轻伤,这对锦衣卫而言可以说是惨败。
若不是先登营有精良的盔甲,伤亡肯怕要翻一倍。
“留几个活口,其它的人都杀了。”虽然赢了,但郭震戎没有一丝喜悦。
一名小旗领命而去。
郭震戎快速收敛完同袍的尸体后,便一面命锦衣卫求援、一面原地驻守。
这场惨败显然是郭震戎轻敌造成的,不过这也不能完全怪郭震戎。在南直隶,谁也想不到竟然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勾结海盗伏击锦衣卫——这种行为显然已经触碰到了朝廷的底线,锦衣卫有足够的借口疯狂报复!
即便先登营全军覆灭,但只要朝廷支持锦衣卫,锦衣卫就有足够的实力杀一个血流成河,所以勾结海盗完全得不偿失!
车队有价值数十万两白银的货物,在加之先登营的战力严重受损,所以郭震戎选择了原地待援。
先登营依托山坡构建阵地,以先登营的战力、最少要数千卫所兵才能拿下这个山坡。
王鹏君收到先登营惨败的消息后,第一反应是暴跳如雷、第二反应就是雷霆反击。
火器是严格管控的物资,伏击锦衣卫的盗匪、其火器足以与明军最好的火器争锋,这对崇祯而言肯定不是一个好消息——南直隶只有王鹏君有这么好的火器,所以只要不是傻子,就知道这伙盗匪是海盗。
如果没有南直隶的大人物接应,海盗不可能运送这么多火器进入南直隶。
某些人的行为显然已经触碰了朝廷的底线,那怕用卫所兵伏击锦衣卫,崇祯都不会这么生气。
王鹏君直接栽赃,说这些盗匪是扬州张氏的私兵。录好口供后,王鹏君当即通过程鲤送往京师,同时准备亲自领军去扬州捉人。
上次南直隶白莲教起义,崇祯便有些怀疑南直隶士绅,只是因为没有任何证据,所以才没有计较;勾结海盗一事,依旧没有证据,不过崇祯显然不想在忍了,所以明知王鹏君栽赃,依旧选择了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对崇祯而言,谁勾结海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让南直隶士绅明白朝廷的态度。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如果牵连太大,肯怕崇祯也下不了决心,所以王鹏君准备钉死扬州张氏。
这个年代可不讲究什么证据确凿,只要把扬州张氏的人下狱,什么口供拿不到、什么证据拿不到,何况张氏本就黑白通知,犯下的罪早已罄竹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