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获得军队的支持。
王鹏君虽然有滔天的圣眷,但在军国大事上的话语权是比较小的,所以其进入北直隶后,才会被动沦为棋子,眼睁睁看着明军被后金暴揍。
“山海卫、锦州等地的守军已经不多了。”吴山桂虽然说得很委婉,但众人显然都听明白了。以明军此时在北直隶的军事力量,无力阻止后金攻占永平、迁安等地。
“朝廷若继续征召勤王军,饷银的事可不好解决。”在祖大寿看来,朝廷只有继续征召勤王军,明军才有实力把鞑子赶回关外。
大明此时的财政状态,别说从北直隶外继续调兵了,即便养活北直隶的数十万大军也异常艰难。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大明并不是没人,而是没钱,如果朝廷能提供足够的饷银,把鞑子赶回关外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
“如果朝廷配合,饷银的事我能解决。”若是别人说这话,祖大寿等人是有些怀疑的,但王鹏君这几年给崇祯在南直隶弄了近千万两白银,所以即便孙传庭也有些相信王鹏君的话。
“我支持王都督。”都是人精,自然知道怎样才能让朝廷配合,无非是大家抱团施压而已。
祖大寿表态后,吴山桂等辽东将门的人也纷纷表态支持。
孙传庭迟疑了一下后,也点头表示同意。
不知道是蝴蝶效应、还是这是另一个时空,王鹏君所处的大明和梦中世界的大明已经有些不同,梦中的世界,大明此时还是比较安全的,但此时的大明,北直隶的局势已经开始糜烂,后金很可能在关内成功站稳脚跟。
朝廷在山西、陕西、河南、四川等地抽调过多的明军入京勤王,导致高迎祥等人死灰复燃、日益做大,所以大明的处境无疑已经极其危险——即便迁都,也未必能偏安一隅。
王鹏君等人领军进入涿县后,虽然依旧是采取守势,但和之前的涿县守军还是有区别的,辽东军的斥候不断刺探后金大军的情报,给后金大军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王鹏君等人入驻涿县后,后金开始收缩兵力,保定府和河间府的危机开始缓解。
王鹏君等人对此一脸懵逼——这数万大军绝对不可能对鞑子产生这么大的影响,以此时敌我双方的兵力来看,优势在后金。
“大人,皇太极的使者请求面见宁远伯。”
孙传庭看了眼祖大寿,刚想开口说话、祖大寿已经站了起来:“此乃鞑子的离间之计,孙侍郎稍侯片刻,我去取使者的人头自证清白。”
“伯爷息怒,两国相争不斩来使,本官和王都督陪你一起见使者。”孙传庭忙开口阻止。
“伯爷无须担心,见见也无妨。”王鹏君也想看看皇太极到底想搞什么鬼。
祖大寿见状也就不在坚持,一盏茶的时间后、使者便被带了过来。
“臣索尼见过燕王殿下。”索尼纳头就拜,孙传庭等三人都吓了一大跳。
“我乃大明的宁远伯,阁下认错人了。”祖大寿冷冷的答道。
“陛下已下旨封将军为燕王,以锦州、宁远为殿下的封国。陛下让臣给殿下带一句话——祖将军之所以背叛朕,是为了妻子儿女和宗族、朕不怪你。朕已下令三军,若阵前相遇、无论如何都不能杀祖将军,务必要生擒。祖将军无论是身在大明、还是在次归降,都是后金的燕王,朕决不会杀他。”
三顺王虽然也是王爵,但并没有封地。
皇帝金口玉言,既已公布天下,大概率是不会违反的,所以皇太极的确给足了祖大寿面子,因此祖大寿一时间也有些失神。
“你找死。”反应过来的祖大寿当即义愤填膺的拔出了佩刀。
祖大寿上次投降后金后、虽然成功逃了出来,但养子祖可法和从子祖泽润还留在后金。所以皇太极这一招还真是一个妙招,崇祯一向多疑,在加上祖大寿已经投降过一次、且养子和从子皆在皇太极帐下为将,所以崇祯不多想、文官集团也会逼他多想。
“伯爷息怒,这等三岁小孩都能识破的反间计,不管是谁都不会信的,伯爷若动怒,反而遂了小人的心愿。”王鹏君上前一步拦住祖大寿,然后看向索尼:“明明是窥视锦州、宁远,意图招降宁远伯,却要玩一出封王的把戏,太小看天下人了。如果皇太极愿意把沈阳作为宁远伯的封地,那还可以考虑考虑。”王鹏君的意思很明显,锦州和宁远是大明的地盘,拿大明的地盘来给后金封王,此举无疑是慷他人之慨,费别姓之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