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角发生冲突,此事双方都有过错。”如果是阳武侯领着家丁直接攻打锦衣卫,那自然是形同造反,如果是因为双方口角导致冲突,那罪名就会小很多。
“阳武侯纵然有罪,自有陛下严惩,你为何私自纵兵血洗阳武侯府。”成国公朱纯臣质问道。
勋贵集团在怎么狡辩,也掩盖不了阳武侯的罪过,所以勋贵们压根就不去争论有罪无罪这个问题,而是争论罪大罪小、以及王鹏君处置失当的问题。
“陛下,阳武侯带了一百多名全副武装的家丁进入锦衣卫上前千户所,进去后就直接攻击千户所内的锦衣卫,这是蓄意攻击,绝不是因为口角临时起意发生冲突。臣去阳武侯府只是想暂时控制阳武侯,没想到他直接指使家丁拒捕,所以锦衣卫才会击杀侯府的家丁!”王鹏君开口辩道。
“薛郝是阳武侯之子,不过就是在街上碰撞了一名百姓而已,这算什么大罪,赔点钱就是,锦衣卫为何拿人。”英国公张之极忙转移话题——攻打锦衣卫千户所、击杀天子亲军是重罪,在这个话题上扯、永远说不过王鹏君。
“被薛郝撞伤的人名叫张擎,原是京营的一名总旗。薛郝撞伤人后,想把张擎打死,锦衣卫上前制止,薛郝竟然指使家丁围攻锦衣卫,锦衣卫才捉拿薛郝等一干人犯。”王鹏君答道。
“你在说谎,薛郝不可能如此蛮横。”成国公朱纯臣理直气壮的反驳道——即便王鹏君说的是真的,这个时候显然也不能承认。
“鞑子围城时,锦衣卫百户张佐曾担任督军督战。京营士兵畏战不肯拼命,数次被鞑子攻上城墙。张佐对京营士兵晓以大义后,京营士兵奋勇杀敌,其中一名叫张擎的总旗领着自己的部下每战必先,忠勇冠时,斩杀了十几名鞑子。他所在的总旗,五十人只有十人活了下来,六人是残疾,他自己也缺了一条腿。一名为陛下,为大明奋勇杀敌的虎贲,因该被人如此欺凌吗?倘若应该,以后谁还愿意为国杀敌?”王鹏君盯着满堂勋贵的眼睛问道。
崇祯听完也有些动容,勋贵们则选择了沉默!
王鹏君看了众人一眼后,继续开口说道:“百户张佐原是南京锦衣卫,平白莲教叛乱时斩贼首三十人,入京勤王斩杀鞑子近百人、其中六人是真鞑子,阳武侯攻打锦衣卫千户所时,指使家丁围攻张佐、张佐身中六刀,身死不知。”
“此事容后再议!照顾好侯府的女眷,不要让她们受了惊吓,也不要在诏狱审讯侯府的人。”这件事一旦处理不好,甚至会动摇皇权的根基,所以崇祯自然不会立即做出裁决。
事情传开后,文官集团认为是狗咬狗,两人都有错。于是文官集团一面弹劾阳武侯犯上作乱,一面弹劾王鹏君跋扈。
文官集团大多主张废掉阳武侯的爵位,同时罢免王鹏君锦衣卫指挥的职务!
兵部尚书杨嗣昌因为整顿京师一事,和勋贵集团的矛盾非常大——勋贵想要更多的权力,但杨嗣昌深知这些勋贵的能力,若是把整顿京营的权力都交到他们手上,那么整顿后的京营依旧是废物,倘若鞑子在次围城,京营的表现肯定比上一次还要惨不忍睹,到时大家都要完蛋。
锦衣卫和勋贵集团的冲突对杨嗣昌而言是一件好事。尤其是锦衣卫还让张擎去京营现身说法,搞得京营底层的将士对勋贵集团怨气熏天!
“在下能有今日富贵,皆伯爷之功,日后伯爷若有什么事,尽管吩咐,能办的要办,不能办的也要办。”郑芝龙在这个风口浪尖的时候上门拜访王鹏君,显然有为王鹏君撑腰的心思,所以王鹏君多少还是有些感动的。
锦衣卫和阳武侯的冲突,不可能通过三法司会审分出胜负,最终还是要看双方的实力和崇祯的态度——崇祯会从律法的角度考虑对错,也会权衡利弊考虑对错,郑芝龙这个时候站出来,对崇祯多少还是有些影响的。
“伯爷这话过了。伯爷能有今日的富贵,一是陛下圣恩、二是伯爷自己拼出来的,我岂敢居功,伯爷要是不嫌弃,你我兄弟相称即可。”王鹏君之所以举荐郑芝龙,一是为了多一个对付鞑子的筹码,二是为了让郑芝龙让出一部分海上的利益。
以郑氏集团的实力,郑芝龙如果宁为鸡首不为牛尾,海外有的是立国之地,这也是朝廷一直戒备他的原因——郑氏集团如果真的要造反,朝廷还真不好管!
郑芝龙如果一直独立于朝廷之外,王鹏君是拿他没办法的,但郑芝龙如果融入大明的政治体系,王鹏君就有手段让他心甘情愿的与自己分享海上的权力。